閱讀篇章:〈白髮與臍帶〉——林文月

[2021.09.10] 發表
(Jorm Sangsorn@iStockphoto)
《最初的讀者》

【明報專訊】◆原文

(第1段)害怕整理梳妝^的抽屜,大概是出於一種逃避心理。

(第2段)在那些瓶瓶罐罐瑣物雜陳的後段隱蔽處,有兩樣心愛的東西,每回見了,都令我十分心痛。

(第3段)這些年以來,我已經深切體會,悲傷不只是抽象的心理感受,並且更是極具體實在的生理痛苦。那種感受會從懵懂不明的意識轉變為十分明顯的疼痛,直襲胸口。

(第4段)我害怕面對那樣的身心痛苦感受,所以不敢輕易清理這個抽屜。早晚打開抽屜的時候,總是讓它停留在半開狀態,最多也不超過三分之二,因為在那隱蔽的三分之一後段,藏茈擦佪繶d的白髮,與曾經聯繫茈擦邥M在她胎內的我的臍帶。

(第5段)白髮用一張淡色的信紙包荂A臍帶安放在一個素色小紙盒內。每回重見這兩樣東西,都不得不教我回憶那個悲傷的黃昏。

(第6段)辦完喪事後的黃昏,我們都回到母親的臥室,淒楚地清理她的遺物。「但餘平生物,舉目情淒洏」。那個黃昏,夕陽冉冉,猶有些許燠熱,但失去母親的子女,心中只有一片冰寒。我們銜悲默默,分頭清理,沒有費多少時間就做完了工作。

(第7段)唉,人的一生中所能擁有的身外物看似不少,其實真是有限。白髮與臍帶,便是在那個黃昏覓得的。

(第8段)五個素色紙盒,在一具用舊了的衣櫥底層找到。母親有五個子女,除了弟弟因避上海事變在東京出世外,我們四姊妹先後都在上海誕生。母親生前並沒有談起過這件事。意外的發現,蚢磪O我們訝異且感動。十幾年之間,我們的家庭經歷過多少次大遷移,由上海而東京,再由東京而上海,最後又自上海而台北。實在想不透,這許多年來的舟車轉徙,母親竟然完整地攜帶茪嬪O安放的五條臍帶!

(第9段)我們各自辨認盒上褪色的鋼筆字[,小心翼翼分留下來。無需任何語言佐注,那五個紙盒本身就是「母愛」二字的最原始的詮釋。

(第10段)那一團白髮,與一些梳具同放在梳妝^右上方的小抽屜堙C母親終身未曾剪髮。記得她從前豐饒的黑髮幾乎與身高等長,隨虓酗諡y逝,逐漸轉白,也逐漸脫落變稀。她總是把梳櫛之際脫落的髮絲纏盤成團,興致高的時候,偶爾也會用布縫製成實用而美觀的插針頭。

(第11段)是我在那個小抽屜內發現母親遺下的落髮。那上面還殘留蚅搣韞擦邞瑪W特香澤。摩挲荂A嗅聞荂A想到母親的軀體已遵囑火化,而那團白髮乃是她軀體僅留的部分,便有碎心的懷念與哀痛,眼淚遂紛紛落下。即將於次日返歸異國居地的大妹看見,悲苦地央求分與她一些髮絲。我便將那一團白髮分成五份,讓弟妹們帶回去珍藏。心想:這樣子,母親就可以跟茼o所疼愛的五個子女分散各地而無處不在了。

(第12段)屬於我的一綹白髮與裝蚋彌a的小紙盒,三年多來一直深藏在我自己臥室內梳妝^的抽屜堙C

(第13段)紙盒內墊茪@些棉花。原先應該是純白的棉花,如今已年久發黃。那一條枯乾如草的臍帶便彎彎地擱在棉花上面,較粗的一頭還打了兩個小小的結。

(第14段)初時,我有點害怕,不敢正視它,也不敢去碰觸它,但想到那是曾經將自己和母親牢牢聯繫的東西,便有一種溫暖親熱的感覺漾蕩心上。我輕輕將它拾起,放在右手食指上端詳。

(第15段)多麼奇妙啊,這一段萎縮成寸許長的細帶,竟是生命的隧道,雖然經歷了這麼多年,甚至另一端已經燼滅了,它仍然完整地敘說蚆~火傳遞的故事。我想像自己渾沌無知時安全地隱藏在母親的胎內,與她的脈搏共同起伏,通過這條細帶,一點一滴吮吸滋養與愛情。最溫馨甜美,莫過於此。而當其決定性的剎那,母親拼將全身的力量,以無比痛苦與快樂,把我推出體外。在她獲悉一個健全的嬰兒已誕生時,額上諒有晶瑩的汗珠,眼中必有喜悅的淚光,嘴角恐怕還有驕傲的微笑吧。

(第16段)自從產婆把臍帶剪斷打結之後,我便在形體上與母親分離,開始獨立生長。雙親賦予我們生命和軀體,而生活與命運卻必須由我們自己去經營維護;雖則如此,母親有生之年,始終無微弗至地翼護我,使我得以順利生長成熟以迄於今。這一條有形的臍帶所啟示的正是她無限的愛情。

(第17段)其實,臍帶的剪斷,甚至乾落,並沒有使我與母親完全分離,因為隨茼~歲增加,我愈長愈像母親。造化的美妙運作之一,是把父母的形貌氣質移植到子女身上,使得生命的泉脈永流不竭。

(第18段)二十歲那年夏天,我把披散於肩頭的髮絲攏合到頸後,去參加親戚的宴會。幾乎所有的長輩都異口同聲驚歎,說我簡直是母親年少時的再現。我記得那時在羞赧的氛圍中瞥見母親滿足的眼色。大概通過臍帶,母親所給予我的,不僅是滋養與愛情,另有她身上各種有形無形的相貌與脾性吧。

(第19段)透過勤奮恆毅的長處,甚至急躁多慮的缺點,我時常在自己的言行舉止中記憶母親的往事細節;即使靜坐鏡前,從眼神、唇形,乃至無意間的手勢,我也彷彿重見到母親的影像。雖然她已經離我遠去,能夠在自己身上隱約追認一些痕[,毋寧是足堪安慰的。

(第20段) 經過這樣漫長的歲月,這許多痛苦的經驗,我終於體悟《孝經》上所說的「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的道理;於今,我方始明了十餘年前不慎灼傷自己肌膚時,母親何以舉聲悲泣的原因。她一定是在我的身上看到她自己,我的疼痛乃遂直接移襲到她的身上了。我們的軀體原來是二而一的,然則母親雖已離去,她的生命卻仍然藉荍琲甄萲撽腔礞U去,因此我若是珍惜自己,便是珍惜母親,我若能發揚光大我生命的力量,便是發揚光大母親生命的力量。

(第21段)母親那略泛金黃色的白髮,不盈一握在我掌心。我用指尖細膩梳通,一如母親晚年病中我為她沐浴時那樣溫柔、那樣親密,然後,重新用另一張素色的信紙包妥。

(第22段)我徹底清理過梳妝^的抽屜,仍然將白髮與臍帶放回原處。現在,我不再逃避、害怕,也不再激越、傷悲了。我的心似乎有一種通過苦痛經驗的澄明平靜。

一九八三年七月先母冥誕日

◆寫作手法

(第1段) 巧設懸念:

作者在文首即明言「害怕整理梳妝^的抽屜」,讀者大概會問:抽屜娷類茪偵礡H作者為何害怕和逃避?作者最後又能否解開心結,不再恐懼?

(第2段) 製造矛盾:

作者指出那兩樣東西既是她「心愛」的,但同時又令她「心痛」,兩種情感對立,這令讀者更為好奇,到底被作者放在抽屜隱蔽處的是什麼東西,又是什麼原因令她產生如此矛盾的情感。

(第4段) 帶出題旨:

那令她又愛又痛的是母親的白髮,以及曾經聯繫茈擦邥M她的臍帶,帶出本文的焦點——母親,以及母親與「我」的連繫。

(第6段) 直接抒情:

運用感情色彩強烈的詞彙,如、「心痛」、「痛苦」、「悲傷」、「淒楚」、「銜悲默默」等,把感情直接傾吐。

間接抒情:

以燠熱的黃昏,反襯她和四個弟妹心中的冰寒,外「熱」內「冷」形成鮮明對比,突出他們失去母親的悲痛。

(第9段) 點明題旨:

直接指出臍帶的象徵意義——母愛。

(第10-11段) 運用對比:

母親的頭髮由烏黑豐饒逐漸轉白,亦變得稀疏,呈現母親的外表隨虓酗諡y逝而改變。

母親的頭髮仍在,還殘留蚇W特香澤;可是,母親已不在人世,軀體已火化。

(第14段) 過渡轉折:

作者拾起臍帶,因仔細端詳它而有所領悟,從而解開心結,此為情感由悲傷害怕轉化成澄明平靜的分水嶺。

(第15-19段) 深化題旨:

「我」未出生之前,已通過臍帶與母親血脈相連,母親憑藉臍帶給「我」滋養;「我」出生之後,雖然形體上與母親分離,但母親對「我」的愛護照料,仍是從未中斷;即使母親已離世,「我」仍遺傳了母親的相貌、脾性,可見母親對作者的愛不因臍帶乾落而結束,這就是母親無限的愛情,也就是母愛;而生命泉脈亦永流不竭,終能薪火傳遞。

(第20段) 提升立意:

作者不單不再消極地沉溺在喪母的傷痛中,更明白到若「我」珍惜自己的生命,便是珍惜母親,便可把母親生命的力量發揚光大,提出報答親恩的積極方法。

(第21段) 運用對比:

初時,作者把母親的白髮藏於抽屜的隱蔽處,總是害怕觸碰;如今,作者把白髮握在掌心,細膩梳通,並用信紙重新包妥。通過作者行為動作上的差異,反映作者終能直面母親的離世,不再懼怕母親的遺物,有所領悟。

(第22段) 首尾呼應:

作者指自己已徹底清理過梳妝^的抽屜,並且不再「逃避」和「害怕」。作品開首和結尾的內容相互關聯、相互照應。◆

(原文刊於《最初的讀者》,明報月刊出版社、新加坡青年書局,2009年12月出版,頁98至102)

■黃慧琦:現職中學教師,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深信文字的力量。

■作者簡介

林文月,台灣彰化人。生於上海日本租界。幼時接受日本教育,十一歲赴台,學習台語,並接受中文教育。台灣大學中文研究所畢業後,留母校執教,專攻中國古典文學研究。曾任美國華盛頓大學、史丹福大學、加州柏克萊大學、捷克查理斯大學客座教授。教學之餘,更從事文學創作及翻譯,曾獲中國時報文學獎(散文類)等獎項。著有《讀中文系的人》、《飲膳札記》、等,並譯注日本古典文學名著《源氏物語》、《伊勢物語》等。

■//相關著作/

書名:《最初的讀者》

作者:林文月

出版社:明報月刊出版社、新加坡青年書局

簡介:

林文月的作品大都是用反覆鋪陳、推敲的方式書寫而成,記敘性很濃,但並非僵固呆板的記敘,筆中常常蘊含無限感思,出之以情,表露出作者民胞物與的襟懷。作者古典文學涵養極高,文字精練、嚴謹。其作品的整體美學風度,可以用「似質而自有膏腴,似樸而自有華彩」來概略形容。

顧問老師:黃慧琦

鳴謝:明報月刊出版社授權轉載

圖:Jorm Sangsorn@iStockphoto

[語文同樂 第521期]

更多教育
【明報專訊】韓老師大鑑: 敬愛的韓老師好!初聞老師下月移居海外,既感突然,更覺惋惜、不捨! 所惋惜與不捨者,一為來年校園將少一位... 詳情
範文天空:眾人的老師
【明報專訊】◆孔子生平趣事 子畏於匡 樣子惹的禍 孔子周遊列國。有一次,孔子與弟子在宋國的封地(匡)被圍,形勢危急。當時有個人... 詳情
【明報專訊】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論語?學而》 ◆語譯 孔子說... 詳情
時事中文:港鐵兩新站書法字
【明報專訊】■新聞事件 港鐵月台牆身站名以書法大字書寫,均出自港鐵退休建築師、書法家區傑棠之手。2006年已移居加拿大的區傑棠視港鐵站... 詳情
【明報專訊】1. 反省 2. 震撼 3. 銷聲匿跡 4. 變本加厲 5. 凌晨 [智叻中文Smarties' ...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1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Ka Ming Lui | Executive Chief Editor: Richard Kwok Kai Ng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 Tel.: (416) 321-0088 | Fax: (416) 321-5377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