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角度:拔毛癖

[2021.10.26] 發表

郭詠觀醫生(Dr. Jason Kwok)

拔毛癖(trichotillomania、又稱hair-pulling disorder)是一個影響心理健康的疾病,患者會有反覆出現、且不能抗拒的衝動,要將頭髮、眉毛、睫毛或身體其他部位的毛(包括陰毛)拔去,盡管患者會努力嘗試制止。

拔毛癖的病因不明,如同其他多種複雜的疾病,拔毛癖是因遺傳和環境因素相互影響導致的,以下的因素會增加患上拔毛癖的風險——

(一)家庭病史:遺傳基因在拔毛癖的形成擔當一個重要的角色,有近親患上拔毛癖的人有較高患病的風險。

(二)年齡:拔毛癖通常發病於少年時期,最多見於十至十三歲,通常是一個會影響一生的毛病。雖然嬰兒也會拔毛髮,但通常都是輕微、而且會在不用接受治療而自行好轉。

(三)其他疾病:拔毛癖的患者很多時都同時患有其他疾病,例如抑鬱、焦慮或強迫症等。

(四)精神壓力:嚴重的精神壓力環境或事件會在某些人誘發拔毛癖。

雖然有較多女性成年患者接受拔毛癖的治療,這可能是因為有較多女性患者求醫,在兒童和少年時期,男女患者的比例是相同的。

拔毛癖的併發症:雖然看來並不是特別嚴重,拔毛癖會為生活帶來嚴重的負面衝擊,包括——

(一)情緒困擾:患者會感覺羞?、屈辱和尷尬,他們會感受到自卑、抑鬱、焦慮等而酗酒和濫用毒品等。

(二)社交和工作運作出現困難:患者會不參與社交活動或失去工作機會,他們會戴假髮或採取一些髮型去掩飾禿頭的部位、或戴上假睫毛,他們也會避開親密的關係,以防病患被發現。

(三)皮膚和毛髮的損害:經常拔去毛髮會導致結疤和其他傷害、例如細菌感染,這可能對毛髮的生長導致永久性的損害。

治療拔毛癖的方法包括——

(一)心理治療:

(甲)習慣反向訓練( Habit reversal training):這個行為治療法是拔毛癖的主要治療法,患者學習如何辨認會導致拔毛的環境和如何選擇其他行為代替拔去毛髮。

例如,患者可以握緊拳頭去制止拔去毛髮的衝動、或是將手從頭髮轉移到身體的其他部位等。患者也可以同時使用其他治療方法。

(乙)認知療法(Cognitive therapy):這個療法讓患者識別和檢測個人對拔去毛髮的扭曲信念。

(丙)接納與承諾治療法(Acceptance and commitment therapy):這個治療法是讓患者學習接受拔去毛髮的衝動、但並不會付諸行動。

(二)藥物治療:雖然現時仍沒有藥物被認可專門用來醫治拔毛癖,但有些藥物可幫助控制徵狀,例如抗抑鬱藥物,此外,奧氮平(Olanzapine、是一種非典型神經安定藥)及N-乙醯-L-半胱氨酸(N-acetyl-L-cysteine)也有療效。

(三)其他治療:能夠幫助與拔毛癖有關連的精神病患,例如抑鬱、焦慮或濫用藥物等都是治療方案的重要部份。

更多健康醫事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1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Ka Ming Lui | Executive Chief Editor: Richard Kwok Kai Ng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 Tel.: (416) 321-0088 | Fax: (416) 321-5377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