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角度:周邊動脈疾病

[2022.01.18] 發表

郭詠觀醫生(Dr. Jason Kwok)

退休家庭醫生

樂意與大家分享醫學知識和經驗

周邊動脈疾病(Peripheral artery disease)是一個常見的血液循環疾病,狹窄的動脈令四肢的血液供應減少。患有周邊動脈疾病的人,手或腿(通常是小腿)的血液供應不足會引起徵狀,例如走路時小腿疼痛 — 跛行(claudication)。周邊動脈疾病是動脈粥樣硬化(atherosclerosis)的徵象之一,通常改善生活方式,包括經常運動、健康的飲食方式、戒煙等都能有效控制周邊動脈疾病、不讓它惡化。

周邊動脈疾病的徵狀:

很多患者是沒有、或只得輕微的徵狀,但有些患者在走路時有小腿疼痛 — 跛行:小腿肌肉疼痛或抽筋,通常都是由活動(例如走路等)引發,但在休息一段時間(通常是幾分鐘)徵狀便會消失,疼痛的身體部位取決於狹窄或堵塞動脈的位置,小腿疼痛是最常見的。跛行的嚴重性因人而異,從輕微的不適至劇痛,嚴重的跛行令患者難於活動、包括走路及其它體育活動。

其它徵狀包括:做某些活動時(例如走路或上落樓梯等)臀部、大腿和小腿肌肉疼痛及抽筋;小腿麻木或痠軟;小腿和腳感覺冰涼(尤其是與另一邊的腿和腳比較);腳趾、腳和小腿出現難以癒合的潰瘍或瘡;小腿顏色改變(通常是較淺色、甚至的白色);小腿和腳的毛生長緩慢、甚至脫落;腳指甲的生長也緩慢;小腿和腳的脈搏變得弱、甚至很難摸到等。當周邊動脈疾病惡化,就算在休息、甚至躺下時也感到疼痛,有時甚至會妨礙睡眠,把腿懸在床邊、或在臥室走動可能會暫時舒緩痛楚。

周邊動脈疾病通都是因動脈粥樣硬化引起的,脂肪沈積在動脈壁減低血液流量。

周邊動脈疾病的成因:

雖然我們較多談及出現在供應血液給心臟肌肉的冠狀動脈,其實動脈粥樣硬化也會同樣影響整個身體的其它動脈,若發生在供應血液給四肢時便會導致周邊動脈疾病。較少見的病因是血管發炎、四肢受傷、韌帶或肌肉的異常構造或位置、輻射暴露等。

周邊動脈疾病的高危因素:會增加患上周邊動脈疾病的高危因素包括——抽煙、糖尿病、肥胖、高血壓、高膽固醇、年長、有周邊動脈疾病、冠心病及中風的家庭病史、少動多坐的生活習慣等。

周邊動脈疾病的併發症:

(一)嚴重的肢體缺血(Critical limb ischemia):開始時可能是小腿或腳出現難以不癒合的瘡口、創傷或發炎,但可惡化並導致組織壞死,需要接受截肢手術。

(二)中風或心臟病發:動脈粥樣硬化也會影響供應血液給腦和心臟的血管、導致中風和心臟病發。

周邊動脈疾病的居家護理:

很多周邊動脈疾病的患者都能藉?改善生活方式防止病況惡化,包括——

(一)戒煙:抽煙傷害血管壁及令血管收縮,是導致周邊動脈疾病及令它惡化的主要病因。

戒煙是減少併發症及防止惡化的最重要的方法。

(二)定時運動:這也是一個重要的方法。

正確的運動能訓練肌肉、讓它們能更有效運用氧氣。

(三)健康的飲食方式:有益心臟健康的膳食也減低患上因動脈粥樣硬化導致的周邊動脈疾病。

(四)小心使用藥物:不少不需醫生處方、可自行在藥房買到的藥物(尤其是治療傷風感冒的藥物)含會令血管收縮的偽麻黃鹼(Pseudoephedrine)。

所以,應先向醫生或藥劑師查詢。

更多健康醫事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2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Ka Ming Lui | Executive Chief Editor: Richard Kwok Kai Ng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 Tel.: (416) 321-0088 | Fax: (416) 321-5377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