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包裹寄美徵稅 最終責任歸寄件人
須指定誰付稅 否則郵遞公司可拒收
美國昨起取消來自中國內地及香港價值800美元或以下的小額包裹免稅安排,除部分郵遞服務公司徵收處理行政處理費用外,本報留意到有國際郵遞公司最新服務條款提及,公司可要求空運寄件人指定關稅付款人,否則有權拒絕接受寄件。明報記者 林勵、施晉宇
美國取消800美元或以下內地及香港貨品的關稅豁免,自昨起每件貨品要額外支付100美元,或申報貨值120%的關稅。規定除針對原產地為內地及香港貨品(products of PRC and Hong Kong)外,據美國海關及邊境保衛局指引,無論寄出貨品地方為何,或是否經其他地方運到美國,只要包裹由內地或香港寄來(from)均要繳稅。
翻查大型郵遞公司網站及服務條款,可選定由寄件人或收件人繳交關稅,但普遍提及最終責任落在寄件人身上(見表)。
據聯邦快遞(FedEx)今年4月版亞太區標準運送條款,在港澳增訂附錄提及,就特定服務或貨件,「聯邦快遞可自行決定,要求寄件人應在空運提單上指定關稅和稅金的付款人」,若未能提供則有權拒收貨件。條款提及,即使收件人未支付公司預繳關稅費用,仍有權繼續派送,不影響寄件人對「所有費用承擔最終付款責任」。
在聯邦快遞亞太區其他地區如台灣及澳洲等亦加入條款:「對於所有出口到美國且原產地為中國和香港的貨物,聯邦快遞可以自行決定將關稅和稅金計入寄件人的帳戶,無論寄件人的指示如何。」
部分公司亦調整收費,在順豐香港網站日前貼出重要公告稱,由於政策及市場價格,寄去美國電商產品運費將調整,對比4月初案重量運費雖不變,行政費用每宗增加20港元,運輸時間也可能延長,內地版網站提及跨境運輸整體增加1至3個工作日。
由於美國調整清關程序,順豐在公告建議貨物申報上限不超過250美元(折合約2175港元)。公告又提醒,如因申報信息不準確、有遺漏或故意篡改規避監管,可能導致貨物清關延遲或被扣留,額外費用或罰款需由寄方客戶承擔。
聯邦快遞無回應是否最近一兩個月加入條款,公司回覆查詢時說一直專注支援客戶適應最新監管要求,並提醒正確完成相關文件準備工作非常重要。
消委會回覆查詢時提醒,投寄包裹前應向郵遞公司查詢收費水平和計算方法,包括預計稅項等,或礙於各種原因無法付運能否申請賠償或退款;同時消費者應向郵遞公司提供齊備寄運文件。消委會表示,考慮到美國實施新關稅政策,包裹清關時間或較以往長,消費者應考慮提早寄運包裹或預留額外運送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