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院骨科引MR技術 精準切瘤免患者截肢

[2025.05.10] 發表

【明報專訊】17歲少年不幸患上骨癌,醫生為他做手術治療,一年半後卻復發,腫瘤剛好落在膝蓋關節下方,周圍有血管包圍。由於是復發個案加上位置刁鑽,醫生說為保險起見應截肢。猶幸威爾斯親王醫院去年引入混合實境(MR)技術,醫生只要戴上特製眼鏡,便能立體「透視」患者體內的腫瘤位置、四周肌肉等,從而在術前精準掌握切割點。少年最終保住關節和韌帶,現時有空會打籃球。威院創傷及矯形外科顧問醫生黃國全預料,新技術每年能協助約140個骨科病患者,正研究擴展應用到其他專科。

威院不時要處理複雜的骨腫瘤手術,病人事前須做磁力共振和電腦掃描,讓醫生計劃手術流程、切割點等。由於影像全是平面,黃國全說醫生以往要靠手摸,憑空想像腫瘤位置,「(手術時)纗洐n黐齤壁薽蛂v。惟想像和實際存誤差,「今次諗到,下次未必諗到。」黃稱,在不掌握腫瘤確實位置下,為確保腫瘤能清除,醫生大多傾向一併切除腫瘤附近關節,變相犧牲患者活動能力。

特製眼鏡虛擬呈現體內器官

料每年惠140人 研擴心胸肺外科等

2021年起,威院研發MR技術,讓影像不再局限平面,而是能立體呈現。醫生透過佩戴特製眼鏡,可看到病人體內器官的虛擬影像投射在患者身上,兩者誤差小於1毫米;眼鏡可透過聲音或手勢操作,方便醫生同步處理其他工作。同時,由於眼鏡接駁中央系統,影像甚至可同步分享給其他醫護,方便團隊作即時交流。黃國全說,技術不僅提升手術成功率,亦令醫護的培訓工作更順暢。

技術自2023年起臨H應用,至去年尾已協助50個骨科病例。威院現時有4部有關裝置,黃預料每年能協助約140個骨科病人,正研究擴展應用到心胸肺外科、耳鼻喉科等其他專科;他又提到正研發在手術期間應用技術為醫生導引,黃相信技術倘「落地」,手術時間最少可縮短1小時。

另外,威院近年亦引入3D打印服務,用以製作手術模型、導板和假體。以假體為例,傳統假體外表較光滑,嵌到患者體內時難跟原有骨骼融合,導致康復進度緩慢。3D打印技術下,假體除了可按患者體內結構和手術後產生的缺口而有不同形狀,表面亦有微細小孔,方便骨骼在生長時鑽進小孔內,令兩者融合更穩妥。

3D打印改進假體融合度

黃憶述2013年首次為病人3D打印假體,至今仍然無恙。威院則稱,自2021年正式引入打印技術,至去年底已應用到超過420宗個案,未來將繼續配合MR技術,提升手術安全和準確度。

更多港聞
藍藍的天、界限書店遭拒參加書展 去年接下架要求 兩出版社皆料有關
【明報專訊】香港書展去年以內容「敏感」或接獲投訴為由要求下架多本書籍,有相關參展商今年被書展拒諸門外。據悉,貿易發展局近月拒批最少3間獨立出... 詳情
海皇創辦人:私掏3000萬填虧 勞處:百人追1500萬
【明報專訊】海皇粥店周三晚宣布全線結業,相隔近兩日粥店創辦人蕭楚基和蔡汪浩昨發聲明回應稱,「用盡一切方法嘗試挽救公司」,包括以逾3000多萬... 詳情
科大建AI研究院 冀5年逾百世界級成果
【明報專訊】科技大學與港投公司及港產「獨角獸」企業思謀集團合作,成立馮諾依曼研究院(Von Neumann Institute,VNI),主... 詳情
【明報專訊】去年球星美斯失場事件後,政府提出檢討「M」品牌制度,原定去年第三季完成。文化體育及旅遊局最新稱,今年第三季將調整措施,同時提出每... 詳情
歐盟:續向港提建設評論 陳茂波:港可助歐企入東盟
【明報專訊】歐盟駐港澳辦事處昨舉辦歐洲日酒會慶祝歐盟成立。歐盟駐港澳辦事處主任盧效偉(Harvey Rouse)致辭稱,歐盟與香港有時意見未...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5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Ka Ming Lui | Executive Chief Editor: Richard Kwok Kai Ng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 Tel.: (416) 321-0088 | Fax: (416) 321-5377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