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上月CPI跌0.1% 符預期
PPI跌2.7% 分析:關稅或擴大物價下行壓力
內地連續3個月錄得通縮,國家統計局公布,4月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按年下降0.1%,符合市場預期,與3月跌幅持平,按月則上升0.1%。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按年下降2.7%,跌幅小於市場預期的2.8%,較3月跌幅擴大0.2個百分點,連續31個月下跌,按月跌0.4%。有分析指出,受美國「對等關稅」、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下降和本地有效需求不足等因素影響,4月物價持續疲弱,未來兩個月PPI基數上升,加上關稅影響外需型行業,預期PPI跌幅可能擴大,影響企業盈利。
撇除食品和能源,4月核心CPI按年上升0.5%,升幅與3月相同。4月食品類價格按年下跌0.2%,較3月的1.4%跌幅收窄,非食品類價格按年持平,相對3月時按年上升0.2%。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首席統計師董莉娟表示,CPI下降主要受國際油價下跌影響,汽油價格下跌10.4%,影響CPI下跌約0.38個百分點,核心CPI則升幅穩定。
統計局:國際油價跌推低通脹
4月內地消費品價格下降0.3%,較3月少跌0.1個百分點,手機等通訊工具物價上升1%,較3月升幅收窄0.4個百分點。5月長假期帶動4月服務價格上升0.3%。彭博經濟研究指出,食品價格佔內地CPI約19%,4月跌幅縮小已減輕CPI下跌壓力。該行認為消費品價格下跌是拖累CPI主要因素,去年第四季推出提振消費措施似乎未有顯著成效,上周人民銀行貨幣寬鬆發揮作用需時,5月和6月料續有強勁通縮壓力。
PPI方面,生產物品價格按年下跌3.1%,較3月擴大0.3個百分點,生活物品價格跌幅亦較3月擴大0.1個百分點至1.6%。董莉娟表示,部分國際大宗商品價格迅速下行,影響內地相關行業價格下降,是影響本月PPI下降的主要原因,其中油價下降影響內地石油和天然氣開採業價格按月下降3.1%。
中金公司報告指出,美國關稅對貿易、經濟衝擊剛剛開始體現,一旦美國經濟明顯衰退,有色金屬價格或失去最重要支撐,使內地PPI按年跌幅擴大,企業商品價格持續弱勢,消費商品價格可能也繼續受拖累,延續內地低通脹格局。為應對通脹偏低、實際利率偏高,該行預計貨幣政策有望放鬆,上周減息降準或是新一輪寬鬆的開始。
信証料擴再貸款範圍 助物價回升
中信証券認為,除有色金屬和油價拖累相關產業鏈價格,電腦、家具等出廠價格亦受美國對華關稅影響,耐用消費品價格回落、食品製造價格下跌,亦擴大PPI按年跌幅。為解決實體經濟供強需弱問題,該行預期人行將持續擴大再貸款工具使用範圍,提升消費重點領域低成本資金支持,推動物價水平溫和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