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柱海濱小賣亭十室九空 亭外座位成「打躉位」 議員籲推景點勿「貪新忘舊」
【明報專訊】政府上周公布9個「旅遊熱點」項目,冀吸引更多遊客訪港。不過推出新景點的同時,部分傳統景點被冷落,曾深受遊客歡迎的赤柱便首當其衝,其中當局為吸引遊人塑造的露天景點「赤柱海濱小賣亭」,經營不到廿年「十室九空」,20個舖位如今18個空置,儼如「死場」。有旅遊業界認為新「熱點」予人感覺是因應自由行旅客喜好而設,政府冷落部分現成景點,加上欠缺特別宣傳,令部分商戶結業收場。有議員認為政府不應「貪新忘舊」,商戶及地區亦應設法刺激當區經濟。
明報記者 黃Y暉
食環署轄下的赤柱海濱小賣亭於2007年1月啟用,取代赤柱臨時街市,小賣亭20個舖位以公開競投方式出租,近赤柱大街的首4個舖位售賣飲料及小食,店外設有露天固定桌子,以往吸引不少遊客及本地人光顧;其餘舖位售賣濕乾貨,知名膠鞋品牌Crocs亦曾進駐。根據文創產業發展處介紹,小賣亭面積1100平方米,舖位設計融合赤柱一帶建築風格,頂部白色簷篷以玻璃纖維建成,向外伸延,「極富動感」。
旅遊事務署2004年提交立法會文件提到,赤柱海濱是港人及遊客熱門景點,有需要增加吸引力。翻查資料,小賣亭是政府的赤柱海濱改善工程計劃一部分,海濱2008年曾獲香港園境師學會周年大獎銀獎等3項建築界獎項。
本報記者今年五一當日到赤柱觀察,發現面向海景的小賣亭有18個空置,僅餘租用兩個相連舖位的一間服裝店有開門營業。小賣亭外座位雖有遊人佔用,但只屬「到此一遊」。其餘吉舖門面貼上食環署「未出租檔位」告示,提及「檔內及檔前空間不得放置任何物件,違規者可被檢控及充公物品」,但記者發現部分舖位內疑被棄置雜物。
僅存孖舖稱去年人流減
「宣傳?赤柱有咩畀人睇?」
上述服裝店店員阮小姐說,小賣亭以往吸引不少遊客到訪,小食店門外常常座無虛席,但自去年陸續有店舖離場,同年暑假人流漸減,她估計與港人北上消費有關;隨茪策~新年最後一間小食店結業,亭外座位淪為遊客及外傭「打躉位」,無助其店舖生意,平日生意慘淡。被問及宣傳不足是否小賣亭死症,阮直言「宣傳?赤柱有咩畀人睇先?」
食環:正檢視研措施
食環署回覆本報查詢時稱,小賣亭現有18個空置攤檔,出租率為10%,正檢視營運情G及研究可行措施,如有決定會適時公布。
旅界:感覺熱點專為自由行
香港旅遊聯業工會聯會理事長梁芳遠稱,感覺9項旅遊熱點是因應自由行旅客而設,形容政府「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不解當局何不在原有基礎「做好齱v。她認為赤柱作為傳統旅遊區,有很多現成景點及配套,但政府及當區似無特別宣傳,令遊客大減、美利樓及商戶「做唔住」。她建議政府及當區商舖業主考慮提供階段性租金優惠,並舉辦市集吸客,區議會則可牽頭與商戶及旅遊業界商議改善當區人流及經濟。
立法會議員姚柏良認為,政府推出旅遊熱點的同時「絕對唔可以貪新忘舊」,認為赤柱毋須投放太多資源,只需些少包裝及改善配套就能達到景點功能。他相信當局希望將一些不太熱門的景點變為熱點,目的除了吸引更多人及分流,亦希望帶動經濟,「做咁多洉鬥妝O?都係希望業界及商戶能做到鴷芛N」。
姚柏良又說,近年港人消費及遊玩模式亦有轉變,導致港人少去赤柱,相信是商戶結業原因之一。他解釋,本地餐飲及零售分別只有三分之一及約四成生意靠遊客,因此當區難單靠遊客撐起,認為當區商戶需轉變產品,以適應市場需求。
(旅遊規劃系列·一)
■明報報料熱線﹕inews@mingpao.com / 9181 4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