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行程體現對歐外交「點面結合」
今年是中歐建交50周年。王毅在中歐經貿多項議題摩擦懸而未決之際訪歐,有內地學者認為,此訪既要增進理解、聚焦合作,也不會迴避分歧;此行先赴歐盟總部,再訪問德法兩國,一攬子舉行多項高層對話,這體現出中國對歐外交「點面結合」、統籌推進的平衡思路。
目前,在電動車、白蘭地及稀土管制等經貿議題,中歐的爭議仍未停息。上海《解放日報》引述北京外國語大學區域與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教授崔洪建分析,王毅此訪議題包括探討中歐如何在全球與地區治理中協同發揮積極作用,就經貿等敏感議題尋求共識、穩定預期,以及為中歐領導人交往以及實現共同的政策目標做準備。
崔洪建表示,比利時、法國和德國雖在外交風格與利益訴求上各有側重,但同為歐盟核心成員國,均與中國建立了較高層級的關係定位。在歐洲內部經歷新一輪權力結構變化之際,王毅此行深入三國展開高層互動,體現出中方看重三國對推動中歐關係的積極作用。
中歐博弈大棋盤謀求主動
啟程前夕,王毅在北京會見歐盟及成員國駐華使節時指出,中歐須切實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關切,須堅持伙伴定位和多邊主義,中歐是伙伴,不是對手,更不是敵人。
有觀點認為,王毅此訪遠不止修復中歐因經貿、俄烏戰爭等議題產生的外交裂痕,更可能在中歐博弈的大棋盤謀求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