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寮屋茶樓 一甲子點心手製到最後
【明報專訊】「一盅兩件」是不少港人早上指定動作,屹立牛池灣村逾一甲子的新龍城茶樓堅持人手製作點心,點心師傅每日凌晨2時起在廚房耕耘,惟受重建影響,茶樓將絕[牛池灣。負責人張先生說,不少師傅因年邁原本打算退休,但大家得知茶樓將被拆,「捱義氣」共同進退,留至最後一刻。
鐵皮屋火爐赤膊上陣 老師傅共進退
新龍城茶樓屬本港僅存寮屋茶樓,1959年開業,張父曾接手一段時間,張先生則約11年前接棒。本報記者到訪當日氣溫30℃,由鐵皮搭建的茶樓更感炎熱,顧客汗流浹背,張先生與伙計赤膊上身,他更要在爐前煎腸粉、煎蛋等。
張先生說,工場點心味道不及人手製作,點心師傅則擔心「做壞招牌」,故自他接手以來,一直堅持人手製作,盛讚6位點心師傅「全能、邊樣點心都做得掂」。他又說,茶樓風雨不改,一有颱風襲來,他會化身司機,凌晨1時起逐一接載每個師傅返茶樓;有時尚未開始營業,已有熟客主動}茶品茗。
對於牛池灣村清拆有何感覺,張自言不捨街坊,而父親當初得知茶樓受重建影響,反而高興,因父親明白經營茶樓辛苦,結業後可當休息。
熟客等太太 伙記一見嗌「皇太后駕到」
七旬西貢居民莫先生是茶樓常客,當日他只在品茗,未見下單,伙計大嗌一聲「皇太后駕到」,原來莫先生在等太太到來。莫先生笑言,人情味令他不時光顧新龍城,「這堹糷恲I心都好,人就更好,伙記一見到我就說『衰佬,今日食什麼』」。茶樓清拆在即,他慨嘆美好事物總是「買少見少」,日後將轉往其他茶樓。八旬黃大仙居民陳先生偕九旬太太探訪住在當區的兒子,後來途經茶樓,方知即將結業。相隔10多年再光顧,陳氏夫婦讚點心新鮮,不似集團式茶樓會以預製點心招待,結業實屬可惜,「很少有這麼地道的茶樓」。
同受重建影響的寶福餐廳於1964年開業,老闆周伯自言由少年經營餐廳到白頭,其間亦曾在村內居住一段時間。現時年約80歲的他不捨街坊,但該村要重建,「要拆就拆」,結業後會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