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貨受內地中產歡迎 貿發局倡港企「反攻」
【明報專訊】貿易發展局昨日公布有關港企進軍內地市場的調查報告,受訪2200名內地網購消費者對香港產品的評分達8.7(滿分為10),其中78%受訪者過去一年曾網購香港產品。貿發局研究總監范婉兒表示,去年底仍有部分港企打算進軍美國市場,惟受中美關稅戰影響,相信「未來兩年有興趣拓展美國市場的(港企)數字應會變低」,認為業界已將目光聚焦內地、東盟乃至歐洲等地「找新出路」。
昨日公布的《港商深耕內地電商零售市場——消費者調查報告》於去年第二及第三季做調查,貿發局委託市場調查機構訪問2200名內地網購消費者,皆屬中產階級或以上,了解他們的消費習慣。結果顯示,內地網購消費者對香港品牌評分達8.7,而相較一二線城市,發展中城市的消費者對港貨評分較高,三線城市評分達9.2、四五線亦達8.9。
調查指出,內地網購消費者願意付更高價錢購買部分香港產品。據受訪者提供的網購花費金額,他們最近購買港產寵物產品的平均金額為1637元,而非港產的平均金額為1266元,兩者相差近30%;其後依次為兒童產品、生鮮和食品、藥品和保健品,差額皆高出16%至24%(見表)。
范婉兒說,內地電商市場佔全球市場份額三成,「不容忽視」,而今次調查正反映內地消費者對香港品牌的信任度高,「沒人會爭議8.7分是低分」。她說,香港產品從不以價格低廉與他地競爭,「若要談價格,就毋須強調品牌」,促港企借助香港品牌宛如「信心保證」的口碑,拓展內地市場。
中小企界:售價「差幾倍」 需靠宣傳
不少港人利用內地網購平台購買內地產品,對於港商「反攻」內地市場,香港中小型企業聯合會會長郭志華稱,港企在內地市場推展營銷工作「不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惟確需時了解兩地文化、經濟差異。他舉例,部分香港產品售價較內地產品「差了好幾倍」,港人在香港「迫於無奈要吃要喝」,惟內地有眾多價錢相宜的選擇,「真的要好好宣傳才能落地」,盼政府能協助推廣香港中小企品牌。
工總倡放寬包裹免稅額 利跨境電商
《施政報告》下月發表,香港工業總會昨向特首李家超提交意見書。該會表示,現時香港寄往內地價值逾800元人民幣的包裹須繳關稅,建議向中央爭取免稅額上限放寬至3000元人民幣,以促進大灣區跨境電商發展。工總並提出重推「遙距營商計劃」,資助有意建立電商平台或應用數碼科技的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