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行GBA:體驗南越國日常 二千年古簡共賞
【明報專訊】廣州南越王博物院最近推出MR(混合實境)眼鏡,讓遊客「沉浸式遊覽」,透過MR播放的動畫及語音了解館藏,並配合角色扮演、做任務等活動投入其中。此外,現正舉辨的「甄.集——南越王博物院藏品徵集成果展」,展出博物院珍藏的130多枚南越王木簡原件,觀眾可一睹2000多年前的「嶺南第一簡」風采。
明報記者 林迎
若穿越回南越國,你會選擇做「書記官」、「小宮女」還是「小幫廚」?遊客既可按角色做任務、領獎品,也可「躺平」單純遊覽。MR眼鏡在館內不同位置會自動加載短片及語音,讓遊客穿越時空,體驗南越國的一天。展館二樓還有VR電影《天命朱雀.遇見南越王》,遊客可在指定區域觀賞。
南越國是秦朝將領趙佗於公元前204年在番禺(今廣州)建立的政權,公元前111年被漢武帝所滅。南越王墓、南越國宮署分別於1983年和1995年出土,兩間博物館2021年合併為南越王博物院。該院成立以來共接收400多件文物,除了南越國文物,還有廣州全市零星發現的陶屋、陶俑等,多出自漢代,當中精品亦在此展覽一同亮相。
「鎮館之寶」是130多枚南越國木簡原件,2004年在南越國宮署遺址的一口滲水井內出土,填補嶺南簡牘考古的空白。木簡被發現時淤積在井底泥土,在長沙簡牘博物館的支援下提取、清洗、保護。全部木簡在2023年整理完畢,2024年經廣東省文物鑑定站評級,這批木簡有44件珍貴文物,其中二級文物6組17件,三級文物27件。
展覽負責人李光輝稱,為好好保存和維持木簡狀態,開展15天後,部分將輪換展示。完整木簡長25厘米,寬1.7至2.4厘米,絕大多數單行書寫,寫有墨書文字共約1200字。最多的一片有23字,最少只有3字,多為12字。內容包括日常記事、律法處分等,例如「乾魚三斤十二兩 給處都卒義犬 食」、「大雞官奴堅當笞一百」、「使謹諭居室食畜笞地五十」,書寫者可能是王宮的「書記官」。當中內容多在歷史文獻少見或不見,是研究南越國史的第一手文字資料,堪稱「嶺南第一簡」。由於木簡保存不易,通常只展出複製品,此次真品「輪番上陣」展出,殊為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