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玉菡:輸才扭本地勞動人口跌勢 學者稱需看定居人數等細項 議員倡高層督導人口政策
【明報專訊】前特首梁振英日前促政府因應人才政策作科學化人口規劃,並再次質疑有人才來港拿身分後未落戶。勞福局長孫玉菡昨在社交平台以「以數據說話」發文,不點名回應稱人才扭轉本地勞動人口跌勢,並有助穩定住宅物業空置率,而大部分到港人才已本地就業,又說兩周內將公布高才通續簽統計數字。有學者認為人口上升基於多重原因,建議提供定居人數等「細數」,應對外界疑慮。有議員則倡由高層次架構督導人口政策。
孫玉菡以「高才通」計劃為例,稱從2023年初到今年6月底,已有逾10萬名受養人抵港;去年中香港人口比2022年中增加2.4%,稱過去一年持續有人才移入港,抵消人口自然減少的影響。他又說,新來港人才多處於工作年齡,有助補充本地勞動力,引述去年30至44歲勞動人口,較2022年累計升1.7%,高於同期整體勞動人口增長率。
孫:有助穩定住宅物業空置率
翻查統計處資料,撇除來港的單程證人士後,本港在2022年底至2023年間錄得「淨移入」,但至去年底本港約18,900人「淨遷出」(見表),即離開者多於移入。港大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講座教授葉兆輝認為,數字或予「平行時空」之感,「一方面很多人來,但為何出現負數呢?要不就是10多萬人離開」,認為詳細數據有助掌握實際情G。
葉兆輝認為,當局公開整體數據,但「細數未必講得清」,而社會冀吸引優秀人才,的確有意見憂人才未長留,建議政府披露來港人才的定居人數、逗留時長等,以免「劣幣驅逐良幣」。他亦分析稱,不同因素可令人口增加,例如港人回流、外地人在本地升學並留港,認同來港人才固然是原因之一,「但佔幾多成,要講清楚」。
葉兆輝倡披露人才逗留時間等
對於住屋需求,孫玉菡說去年本港20至34歲人口較10年前下降約24萬,本該令住宅需求減少,但本港私人住宅租金指數在2022年12月至今年6月累計升逾一成,認為反映人才帶來新客源,穩定空置率。
立法會研究人口政策和措施小組委員會主席、選委界議員梁毓偉冀當局進一步公開人才經濟貢獻、子女就學等數據,並設高層次架構督導人口政策,以助規劃資源及產業。他認為政務司長領導的人力資源規劃委員會焦點在人力規劃,由該小組督導人口政策也屬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