灣區手記:中山石岐鴿 /文:尚東美
【明報專訊】作為一個外地人,要談對中山的印象肯定是孫中山故居、中山麻鴨和石岐鴿。早前到中山採訪,便在內地社交媒體上找了一間開業約5年、專做石岐鴿的店舖去幫襯。要留意中山不是所有鴿子都叫石岐鴿,必須是在市內24個街鎮長大的才能叫此名。
剛到店舖就發現門庭若市,並且大多是家庭客,當時就竊喜「一般作為居民家庭聚餐所選的餐廳,口味肯定不會差」。與朋友點了藥材湯底煮兩隻中鴿及一隻甲魚,還有他們的招牌紅燒乳鴿,頗有一種要把石岐鴿都吃完的架勢。筆者怕水煮鴿沒味道,又怕自己調的醬料破壞食物本身味道,便問店員「本地沾料配方」,但被告知「我們都不用調料的,鴿子本身都有味道,湯底也是會愈煮愈香」。
談話間約莫兩個拳頭大小的紅燒乳鴿就上^了,皮薄且酥脆,肉質緊實且鮮嫩,筆者一口咬下去,汁水便在口腔流動。不過最令我們意外的是那鍋藥材湯底和水煮鴿,湯底煮了半個多鐘後從最初的清淡到最後的濃稠香甜,當時就暗暗發誓「今天就算撐破肚皮,湯也一定要喝光」。而水煮的鴿肉本身就有一股鹹香,加上在湯媬L了很久,也帶有湯底的鮮甜。
最近此鴿剛獲國家知識產權局頒發的「地理標誌產品」身分證,同期中山獲批的還有黃圃臘味、中山脆肉鯇和神灣菠蘿,可惜時間有限,有機會再嘗。
文:尚東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