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新型工業化 建高質數據集築牢底座
工信部研AI+製造路線圖 部署轉型
【明報專訊】國新辦昨舉辦「推進新型工業化」記者會,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張雲明直言,對於實現新型工業化這一關鍵任務,發展人工智能(AI)是必答題而非選擇題,下一步要加快高端算力晶片等技術攻關,加快打造高質量數據集,築牢產業底座;中國將推進智能體開發部署,繼續落力發展人形機械人、腦機接口等AI終端產品。
加快高端晶片「多模態」算法攻關
工信部長李樂成在記者會上表示,「十四五」規劃(2021-2025年)以來,中國的超導量子電腦、光量子電腦實現了量子優越性驗證,激光製造技術整體水平進入到國際第一梯隊,人形機械人具備從關鍵晶片、部組件到整機的全產業鏈製造能力,腦機接口應用從醫療領域向教育、工業等領域拓展等。
張雲明亦表示,「十四五」期間,中國AI企業數量和產業規模持續增長,創新成果不斷湧現;DeepSeek、通義千問等國產大模型引領全球開源創新生態,AI手機、AI眼鏡等終端產品加速普及,行業專用大模型落地應用,取得初步成效。工信部推進「智能製造」工程,建成7000多家先進級和230多家卓越級智能工廠;製造業機械人密度達每萬人470台,遠超全球平均水平。
張雲明說,下一步將加快高端算力晶片、工業「多模態」算法、軟硬件適配等技術攻關,加快打造高質量「數據集」,築牢產業底座。「多模態」模型需要處理不同來源和類型的數據(如文本、圖像、聲音等),需要更高技術;數據集(dataset)是一種由數據所組成的集合,通常以表格形式出現。
稱工廠部署AI促進就業提質擴容
在應用方面,張雲明提到,將研究推出「AI+製造」專項行動實施方案、制定轉型路線圖,部署重點行業、重點環節、重點領域智能化轉型任務,發布實施製造業企業AI應用指南。加快建設高水平AI開源社區,推進大模型安全技術攻關,提升企業AI倫理風險防範能力。
對於在工廠部署AI技術與保障藍領就業職位之間如何取得平衡的問題,張雲明表示,在推進AI廣泛應用的過程中,可能會對部分重複、危險的崗位產生替代效應,但同時也將提高勞動效率和安全水平,更能催生大量新崗位、新職業,促進就業提質擴容。
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在談及內地新能源汽車產業時表示,中國品牌正在穩步走向世界,為全球汽車產業電動化轉型注入了強大動力。但也要看到,目前產業發展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比如說高端製程車用大算力晶片還有短板,比如說產業非理性競爭的問題還比較突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