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骨發育不全新藥昂貴 民建聯促納安全網
【明報專訊】每2.2萬名兒童便有一人患軟骨發育不全症,本港亦有不少兒童患上。民建聯轄下婦委會聯同多個關注團體昨日舉行記者會,並帶同多名病童及家屬代表到立法會,敦促政府盡快將新藥納入安全網,讓患病兒童健康成長。關注團體指出,軟骨發育不全症過往並無針對式治療,只能以肢體延長手術處理因身高而面對的生活不便,藥物治療可幫助肢體生長及減少併發症。
舊療法需折骨 新藥170萬一年
民建聯婦委會主席、立法會議員葛珮帆稱,不幸患上軟骨發育不全症的兒童,由於軟骨發育異常而生長遲緩,會導致矮小及手腳短、頭骨變形,以及影響其他器官生長。她形容治療方法十分痛苦,要多次折斷手骨及腳骨,裝上沉重的鋼鐵支架,慢慢讓手腳骨骼增長,更有可能導致不同併發症。
葛珮帆表示,近年已有治療此症的新藥推出,內地及其他國家亦已採用並納入安全網,惟該藥只能在患者15歲前使用,藥價亦高達170萬元一年,普通家庭難負擔,敦促政府盡快將新藥納入安全網,將CNP藥物納入關愛基金。港大臨H醫學學院矯形及創傷外科學系臨H教授杜啟峻指出,近年一些CNP藥物(C型利鈉餖蘆)透過皮下注射促進軟骨生長,有助改善嚴重併發症,使患者能趨近正常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