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琴族多華人血統 訪粵尋根熱淚盈眶

[2014.07.21] 發表
拉里(右起)、Sarah Ling、霍華德等介紹馬斯琴部族的文化與歷史。(陳志強攝)
當年華人農場的房屋雖然荒廢已久,但馬斯琴部族還沒有拆掉,保存下來。(陳志強攝)

【明報專訊】保留區位於溫哥華市西南部菲沙河口的原住民部族馬斯琴(Musqueam),昨日敞開大門,派出兩位擁有華人血統的長老接待數十名對加華歷史有興趣的訪客,除了介紹本身的歷史文化之外,還詳細憶述該部族與華人的深厚淵源。

該訪問團由加華歷史協會(The Chinese Canadian Historical Society)組織,一行近30人,昨日由馬斯琴部族的兩位長老,格蘭特(Grant)兄弟,拉里(Larry)與霍華德(Howard)親自接待,兩人都擁有華人血統。

拉里介紹,馬斯琴部族在菲沙河口棲息已經有數以千年計的歷史,原本是一個戰士社群,擁有自己專門的獨木舟製作方式,較其他部族的獨木舟快速靈活。像其他原住民一樣,馬斯琴喜歡整個大家族聚居在長屋(Longhouse)之內。

霍華德憶述,馬斯琴部族在40、50年代初,仍然保存有5座長屋,而當時其他的原住民部族,包括大溫至溫哥華島,幾乎一棟也沒有保住。這令馬斯琴部族十分自豪,因該部族雖然身處人口稠密的溫哥華市,但自己的文化傳統還沒有丟失。

拉里介紹馬斯琴部族與華人的特殊關係。一直至50年代,馬斯琴保留區之內,還有十多個由華人經營的蔬菜農場。到了60年代,才逐漸式微。比如該部族的辦事處旁,原先就是「香港農場」耕地。

農場內的單身華人男子,不少與原住民女子結合,自組家庭。這也是馬斯琴部族內不少人擁有用華人血統的原因。

拉里指出,當年聯邦政府強令馬斯琴部族放棄漁獵生活,改為務農,讓不少馬斯琴人難以適應。這些華人農場,在過渡時期,曾經給予該部族不少幫助。

霍華德又表示,當年華人蔬菜農場留下的房屋還有一些沒有拆掉一直保存下來,雖然已經沒有人居住,日漸荒廢,但還是不忍心拆掉。他說,一些在農場長大的華裔,仍然不時回來轉一圈,看一眼,緬懷童年時代的美好記憶。

霍華德保證,將來就是要把這些房子拆掉,也會根據原住民的傳統,以人手逐塊拆卸,不會用推土機一推了事,以示尊重。

霍華德與哥哥拉里、戈爾迪(Gordy)以及一批親人去年11月曾一同返回廣東省中山市泗門村探親尋根。

霍華德坦言,當初有點抗拒,因為路途太遙遠,兼且與身在中國的親人沒有接觸過,難以說出有多大的感情聯繫,但最後還是登上飛機。直到踏入父輩的鄉村,離開祖屋還有半個街段遠的時候,突然見到一位面容與加拿大一位叔叔相差無幾的男子走出房屋。當時僅憑直覺,他一下子知道,眼前這個男子是自己的親人,其後相認,才知道這位面容熟悉的男子,原來真的是自己父親的幼弟。而一直壓抑的情緒才一發不可收拾,全部爆發出來,熱淚盈眶。霍華德認識到,親情,真的難以捨割 。

霍華德指出,馬斯琴與其他不少原住民部族原本都是母系社會。母親不僅是照顧家人,維繫一家的凝聚力,而且是原住民傳統的承傳者。但由歐洲人制定的原住民法規,依據歐洲人的父系社會模式管制原住民,其負面後果是讓原本的家庭紐帶支離破碎。由於婦女的地位得不到應有的重視,原住民自己的文化,也難以得到承傳。

更多社區消息
【明報專訊】溫哥華市長羅品信(Gregor Robertson)日前致信溫市西區阿標特斯走廊(Arbutus Corridor)住戶,稱將維... 詳情
中僑百萬行喜籌45萬超標
【明報專訊】中僑基金會主辦的年度大型慈善籌款活動——第29屆「中僑百萬行」昨日在史丹利公園(Stanley Park)冒雨進行。今年活動有超... 詳情
《明報》設攤位挺百萬行 獲市民捧場冒雨排長龍
「2014年中僑百萬行」昨日舉行,包括《明報》在內的30多個團體組織到場設攤位。《明報》提供免費派報、幸運輪大抽獎等服務。從昨日上午8時開始...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14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5368 Parkwood Place, Richmond B.C. V6V 2N1 | Tel.: (604) 231-8998 | Fax: (604) 231-9881/9884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604) 231-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