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新聞議題﹕飲食與健康
˙學習單元﹕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今日香港、全球化、公共衛生
˙顧問教師﹕慈幼英文學校副校長兼通識科教師 謝萃輝
學習知識
◆知識
透過有關食物健康的議題,學生能認識有關「健康」的定義。同時,同學亦認識香港人在飲食中導致健康風險的高危因素,以及不良飲食習慣帶來的影響,包括個人健康、自尊、社會在醫療開支的經濟負擔等
◆技能
透過數據分析,學生能評估飲食習慣與健康風險的關係
◆態度及價值觀
同學能透過議題明白均衡飲食的重要,同時要建立良好飲食習慣。此外,政府及個人有責任保障及促進市民擁有健康的人生
◆資料回應題
1. 根據資料,指出和說明政府在促進市民健康上所擔當的角色。
學生可以根據資料,歸納出政府在促進市民健康上有以下三種角色,並利用例子加以說明。
第一,政府可以作為立法者,透過立法(如營養標籤法例)、徵稅(如墨西哥的汽水稅及丹麥的肥胖稅),或在食物上列出成分(如香港引入自願標籤制度),減低市民進食高風險食品,從而達到保障市民健康的目的。
第二,政府可以擔當教育者,例如引入最新的食物金字塔或參考世衛的食物健康風險的資料,教導市民健康飲食習慣。政府亦可宣傳有關健康飲食的特徵及定期運動的生活模式。
第三,政府可扮演制訂指標/標準的角色(如英國政府為不同食物制定減鹽指標),要求食物商跟從並教導市民如何跟隨指引,保障市民健康。
2. 不良飲食習慣對香港市民有什麼影響?參考資料及就你所知,解釋你的答案。
參考資料,同學應從不同層面指出不良飲食習慣對市民帶來的影響(如個人或社會;或生理、心理及經濟),並利用例子加以說明。
從個人健康的層面,學生可指出不良飲食習慣會帶來健康問題,如高血壓、糖尿病及癡肥等生理問題。此外,癡肥亦會帶來心理困擾,他們會因肥胖而感到自我形象低下。
從社會層面而言,不良飲食習慣可引發高危疾病或慢性病,為這些病患提供治療時,社會需要在經濟上背負沉重負擔,這也是社會成本。
同學在指出飲食習慣的影響時,宜多引用實例以增加說服力。
◆延伸回應題
3. 你在多大程度上同意「政府向致肥食品徵收稅項,就能有效改善肥胖問題」?解釋你的答案。
學生回答此立場題時,留意應分析導致肥胖的成因,以及其他有助改善肥胖問題的方法,從而判斷以稅項控制肥胖問題的正反觀點。
導致肥胖的原因主要是高熱量食品、人們的飲食習慣,或其他生活模式如缺乏運動。若政府透過向致肥食品徵收稅項,我們可以從不同層面衡量利弊﹕
◇經濟角度
•贊成的觀點包括﹕稅項能透過製造經濟誘因,讓市民改變個人飲食習慣,或提高對健康飲食的意識。例如在墨西哥,這樣的措施能減少市民吸收高熱量、高卡路里的食物,最終有助改善因肥胖帶來的問題
•反對的觀點包括﹕由於香港或發達地區的經濟水平較高,只靠稅務措施不能有效改變市民的飲食習慣
◇行政角度
•贊成的觀點包括﹕徵收稅項一方面從行政角度是可行的政策,而且較立法所衍生的立法程序及執法問題簡單
•反對的觀點包括﹕只靠稅務措施不能有效改變人們的飲食文化。例如,丹麥因未能透過徵收「肥胖稅」改變市民的飲食習慣,最終要取消該稅項
此外,同學亦可指出向致肥食品徵收稅項只針對食品,但除了限制吸收的熱量外,其他方法亦可以減少肥胖的問題,例如透過運動亦有助改善肥胖問題。要處理肥胖問題,除了政府外,還可透過其他組織或商界的配合。
最後,同學衡量不同觀點的利弊時,必須考慮政策能否從「成因」或是「影響」改善肥胖問題,從而說明個人的評鑑準則及立場。
◆學習及答題指引,可於明報通識網下載﹕life.mingpao.com/htm/dl/20160225BZ.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