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報道】美國多間知名智庫,例如布魯金斯學會、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和大西洋理事會等,收取外國政府的大筆捐款,並發表有利後者的研究報告,甚至助其牽線與華府決策圈人士接洽。
報道形容這些巨款逐漸將智庫變成外國政府在華府游說的得力助手,亦可能為智庫學者的學術自由帶來壓力,甚至有可能違反二戰時期訂立的法律。
紐時點名布魯金斯CSIS
《紐約時報》指出,捐款主要來自歐洲、中東和其他亞洲國家,尤其是重要產油國如阿聯酋、卡塔爾和挪威 。捐助形式各有不同:阿聯酋低調提供逾100萬美元,協助CSIS在白宮附近興建全新總部;卡塔爾向布魯金斯學會分4年捐出1480萬美元,協助後者在卡塔爾建立分部,並進行一項美國與伊斯蘭世界關係的研究計劃;挪威則向支持環保的「全球發展中心」捐款500萬美元,以推動華府支持遏止全球暖化的政策。
日本也是華盛頓智庫的捐款大國,報道指東京為了游說華府官員加快兩國就「跨太平洋戰略經濟伙伴關係協定」(TPP)的談判速度,增加向CSIS捐款。日本大使館否認干預學術獨立,但一名匿名日本外交官稱,日本期望捐款會換來有利的對待,「這就像是一項投資」。
《紐時》形容,上述智庫鮮有披露與外國政府的協議細節,亦未向華府申報為捐款國代表,令華府決策圈人士在採納智庫建議時未為意外國政府角色。研究外國在美游說相關法規的法律專家辛德勒(Joseph Sandler)表示,報道令過往不為人知的「購買影響力」行徑曝光。
另有法律專家認為,智庫與外國政府的緊密聯繫可能違反1938年訂立的聯邦法律,後者要求接受外國政府捐款的游說組織向司法部註冊為「外國代理人」,旨在對抗當時的納粹宣傳運動。
專家指違二戰訂立法律
相關智庫的高層紛紛否認研究受捐款影響。不過有學者向《紐時》坦言,研究團隊會克制不去批評捐款國政府。已離開布魯金斯學會的卡塔爾問題專家阿里(Saleem Ali)稱,批評多哈政府是內部禁忌,參考該智庫報告的政客「未必得到虛假故事,但不會得到全部故事」。
有匿名布魯金斯研究人員承認存在自我審查,「但籌款環境非常困難,布魯金斯學會一直成長,需要尋找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