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新聞網海外版-加西版(溫哥華) - Canada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 前往新版面 ]
 
 
圖片
(圖﹕謝偉豪)
放大
 

其他新聞
試題拆解﹕伊波拉疫症對世界影響
試題拆解﹕答題技巧
試題拆解﹕教師為你評改答案
時事議題答題指引
常識天下﹕墨西哥大冒險
[顯示全部題目]

[昔日明報]

 
港聞
 實戰錦囊﹕比較題——明比

【明報專訊】◆誰人會摘星(圖)

君老師﹕

通識科埵酗@種考試題型是「比較題」,考生表現多不太理想,很多考生在卷二中選擇避而不答「比較題」。其實「比較題」並不困難,考生卻經常犯上相同錯誤。相信大部分同學從小就懂得「比較」兩項或以上的事,例如比較兩間餐廳的食品、比較兩位老師的教學,只是當「比較」以考評形式出現時,大家就往往忘記了當中的要點。

◆小通﹕考生通常在比較題犯上什麼錯誤?

君老師﹕

題目要求比較A和B兩者,考生通常只把A和B的情G分別描述,各說各的,這在考試中是離題,不能輕視啊!你們也說我剛才不是在回答你們的提問吧——你們問我誰較有機會在文憑試中摘星,我只回答了你們各自的長處。其實考試題目也是要求你們比較兩者,但你們答題時往往就像我剛才那樣各說各話!

◆小明﹕那麼如何才算是作出比較?可以舉例說明嗎?

君老師﹕

要比較,最基本就是找出兩者的異同。例如比較A和B,有些同學會在第一段寫A,第二段寫B,然後在第三段比較A和B兩者的相同和差異之處,我們稱其為「前後比較法」。例如﹕

問:試比較「遊行」和「加入網絡上反對政府政策的群組」兩種參與社會政治的方式。

答﹕遊行是一群人主動走上街頭,直接向政府表達訴求,一般而言,遊行這種集體行為會引起媒體的關注而被廣泛報道,令社會上更多人關心事件。

加入網絡上反對政府政策的群組則主要是透過互聯網獲取事件的資訊,然後在網絡上表態。

兩者均屬社會非制度化的政治參與行為,參與遊行的人參與度比加入網絡上反對政府政策的群組更直接。由於遊行能引起傳媒關注及廣泛報道,能更直接向政府施壓,迫使政府面對訴求,所以我認為效果比加入網絡上反對政府政策的群組為佳。

這回應題目「比較」的要求,但由於要先分別表述兩者,最後才比較,需花更多時間。考試分秒必爭,這種方式不算理想。

◆小識﹕最佳的比較方法是怎樣呢?

君老師﹕

最佳的比較方法是找出兩者可以比較的地方,即「比較項」,從而比較兩者的相同和相異之處。我再試試用「比較項」比較「遊行」和「加入網絡上反對政府政策的群組」兩種社會政治參與的方式:

這題題目的比較點可以包括形式、主動性、風險代價、效果。

首先,從形式上比較,兩者同屬非制度化的社會政治參與形式。

第二,從參與程度比較,遊行比加入網絡上反對政府政策的群組更直接、參與度更高。

第三,從兩者的風險代價比較,參與遊行的市民直接走上街頭抗爭,有機會與執法人員發生衝突,甚或被起訴;相反,加入網絡上反對政府政策的群組,主要是透過互聯網獲取事件的資訊,然後在網絡上以文字或聯署等方式表態,較少牽涉肢體衝突,風險代價相對較低。

最後,從效果比較,「遊行」和「加入網絡上反對政府政策的群組」同樣可以向政府表達訴求,但由於遊行能引起傳媒關注及廣泛報道,我認為更能直接向政府施壓,迫使政府面對訴求。

我們要先訂立比較項,然後在相同的項目中比較兩者的異同,這稱作「平衡比較法」,此方法既清楚而又不用長篇大論。

◆小明﹕我曾聽說比較可分為「明比」和「暗比」,是什麼意思呢?

君老師﹕

對啊!剛才跟你說的就是「明比」,即明顯的比較,而「暗比」則是題目中沒有提及比較二字,但實質要求考生就題目內容與其他項目作出比較。其實「暗比」也是建基於「明比」,因此小明你要先掌握明比的技巧啊!

今天先說「明比」,下次再教你「暗比」吧。

■摘星秘笈

★比較須找出「比較項」

★比較兩者的相同和相異之處

★忌把分述當作比較

文﹕鄧婉君老師

圖﹕謝偉豪

 
 
今日相關新聞
實戰錦囊﹕比較題——明比
[顯示全部題目]

 
廣告 advertisement
 
 
廣告 advertisement
 
 
 
 
 
主頁 ,  聘請 , 招租 ,
商業招租  ,  出讓  ,  補習  , 
招生  ,  各類服務  ,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