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新聞網海外版-明報加西版(溫哥華) - Ming Pao Canada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 前往新版面 ]
 
 
圖片
(圖a)
放大
 

其他新聞
實戰錦囊:建立逆向思維
IES教室:星級生:題目配合社會事態
試題拆解:「一周一行」難改內地旅客形象
答題技巧
焦點新聞﹕11月 焦點通識新聞
[顯示全部題目]

[昔日明報]

 
港聞
 思辯能力:時事探究的6×2類型

【明報專訊】新高中通識科茩垮捶s社會時事,那什麼是「社會時事」呢?通識科要求同學有自己的觀點,那什麼叫「觀點」呢?結合兩者,那什麼是「針對社會時事而得出的觀點」呢?

社會時事,簡單而言就是社會各種現象、事件,尤其是會帶來重大影響的,反過來說即是非無關痛癢的事件。至於觀點,簡單而言就是個人的判斷。針對社會時事而得出的觀點,就是人們針對社會各種現象、事件所作的判斷。

六種判斷社會現象事件的面向

我們對社會現象、事件可以作出什麼判斷呢?

◆判斷這個現象、事件有什麼特徵性質

例一︰試分析中國人現在是否對傳統節日愈來愈冷淡?

◆判斷造成這個現象、事件的原因

例二︰試分析九七回歸後港人對「中國人」身分認同提升的原因。

如果這個現象、事件尚未發生,則可判斷在什麼條件下會發生,或者在現存條件下發生的可能。

例三︰試分析中國落實可持續能源使用模式的可行性。

◆判斷這個現象、事件會帶來什麼正負面影響,應該對此褒揚還是批判(也就是價值判斷)

例四︰試分析內地輸港蔬菜標籤制度的成效(正影響)和不足(應及而未及的正影響)。

例五︰有青年為趕潮流,不惜穿舌環,試評論這種價值觀念。

如果這個現象、事件本身是一個有待解決的社會問題,那麼可判斷用什麼方法來解決。

例六︰試提出一些解決子女與父母衝突的方法。

兩種觀點提出者的判斷方法

■依觀點提出者之分類

如果題目要求同學提出自己對現象、事件的判斷,那麼可歸類為「自己分析」,比如例六,題目要求同學自己提出一些方法。

但是,如果將例六改為﹕

例七︰有觀點認為,父母閒時多與子女溝通就能減少彼此衝突。試評論之。

這就變成有一個既定的觀點,要求同學評論此觀點,可稱之為「分析既定」。

結合兩種分類法,將上述七例歸類﹕(圖a)

可以這麼說,幾乎所有社會時事觀點都可以歸類入這6×2分類方格內。

文﹕將軍澳香島中學校長、資深通識科教師 鄧飛

 
 
今日相關新聞
概念解碼:單一化(homogeneity)
思辯能力:時事探究的6×2類型
[顯示全部題目]



引用明報

引用明報(加拿大)內容收費準則:(包括:報章,各類附刊,數碼及任何名下之內容)

文字:每100字(含標點符號) 30元
特別內容如獨家新聞,名家約稿等另按情況收費

圖片:每張50元
獨家,合成圖片,圖樣設計另議。

凡未於收費表列明之項目而屬明報(加拿大)內容者,引用者請先行查詢收費。

舉報剽竊內容獎勵辦法:

凡舉報可能剽竊明報(加拿大)內容者,若有關舉報能成功令明報(加拿大)追討有關費用,在扣除追討費用後,舉報者可獲有關金額的15%作為酬勞。

 
廣告 advertisement
 
 
廣告 advertisement
 
 
 
 
 
主頁 ,  聘請 , 招租 ,
商業招租  ,  出讓  ,  補習  , 
招生  ,  各類服務  ,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