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中國南極科考團隊領跑全球,不僅首次發現海底熱液與冷泉共存,更獲天然氣水合物形成和海底熱液活動密切相關的證據,顛覆「萬物生長靠太陽」的認知;而該次南極科考,也靠「向陽紅01」的高機動性、動力定位優勢,彌補中國南極考察薄弱區域,開創多項「第一」。 「向陽紅01在去年12月30日起,執行第34次南極考察,海上考察歷時46天。」隨船領隊、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所長李鐵剛表示,除了克服天氣、浮冰肆虐、裝備不足等困難,科考員更超額完成計劃,取得豐富的成果。 該團隊也首次在南極海底發現熱液與冷泉共存的現象,並獲天然氣水合物形成與海底熱液活動密切相關的證據。近年熱液、冷泉一直是國際海洋科研重點,因為該區域不僅有特殊的化能生態系統,更顛覆「萬物生長靠太陽」的認知。 當時科考員也用海底地震、淺地層剖面等多種裝備,定點收集不同地質的海底沉積物,完成15個箱式取樣、8個柱狀取樣,採集熱液活動和冷泉活動的產物。 李鐵剛說:「這兩種樣品相距僅200米,且處在同一地質構造,這說明有熱液和冷泉共生的系統,值得進一步研究。」除了發現熱液、冷泉區共存,「向陽紅01」也靠機動力、動力定位等優勢,在中國南極科考開創多項第一。 「向陽紅01」分別開創首次將中國南極考科位置從西經45度,擴展到西經37度海域;首次在南極東部半島海域設「動態心電圖」,觀測不同深水團的流速、溫度、鹽度等變化;首次對南極大西洋扇區海底,進行全覆蓋海底地形測量,完成調查線約8880公里。 此外,「向陽紅01」在南極科考時也發現「微塑膠」,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研究員孫承君初估,這些微塑膠很可能是纖維狀的塑膠繩。李鐵剛直言,「在南極發現微塑膠,預警人類的污染已遍佈全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