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治肩膊痛 手術+運動

[2014-02-25]

天氣凍,關節痛。在膝關節外,肩關節亦是熱門痛點。通常「20+」年青人只會視膊頭痛為肌肉疲勞,人到中年「50+」又理所當然以為自己是五十肩(肩周炎)。事實臨床所見,因肩膊旋轉肌筋腱炎或撕裂引發的肩痛,更是普遍。假使病情由中青年延醫至「60+」、「70+」也沒正視處理,出現旋轉肌嚴重撕裂、超過兩條筋腱斷裂者,治療會更複雜。所以說,痛症問題可大可小,膊頭正隱隱作痛的你,切記不要輕視。

先旨聲明,這裏說的「膊頭痛」,並非普通的肩頸位置「冤攰」痠痛,而是痛點真真正正在膊頭,痛因不在關節勞損,而是筋腱的肩痛。

骨科專科醫生周啟斌解釋指,肩關節是球窩關節(ball and socket joint),即可移動的上臂骨末端為圓球狀,剛可套入固定而淺小的肩胛骨臼窩內,使上臂骨能做出360度環迴旋轉動作的設計。「因肩胛骨臼窩淺小,能『套入』的上臂骨不多,肩關節才會靈活性高,成為人體活動幅度最大的關節,但相對地,其穩定性便較低,須靠其他肌肉筋腱輔助作穩固,其中最關鍵的就是包圍肩關節周邊的旋轉肌羣(Rotator Cuff)。」

肩痛之謎:旋轉肌筋腱炎
解構人體旋轉肌, 總共有四條筋腱, 分別是肩胛骨上方的棘上肌(Supraspinatus)、前胸的肩胛下肌(Subscapularis)及在肩胛骨後方的棘下肌(Infraspinatus) 和小圓肌(Teresminor)。「由於筋腱是接連肌肉及骨骼之間的軟組織,旋轉肌腱在穩固肩關節之餘,當肌肉收縮牽拉筋腱,亦會帶動對應的骨骼活動,例如棘上肌會帶動做提高手的動作、肩胛下肌做手內旋動作、棘下肌及小圓肌做手外旋動作,整組肌羣協調,肩關節才可以向不同角度轉動。」

這四條筋腱中,主要以棘上肌最易「過勞」出事,引發旋轉肌筋腱炎。過勞?棘上肌負責的是提高手動作,照理梳頭著衫沖涼等要提高手動作,每日進行次數有限,何以會過勞?這疑問,要從姿勢問題入手解答。

提高手時,人體肩關節自然會聳起,令位於肩胛骨上方的棘上肌處身空間收窄,故重複做提高手的動作,受壓的棘上肌便易勞損發炎,又或因肩關節滑囊組織腫脹而引發炎症,因果關係明明白白。「問題是造成肩關節聳起這動作,其實手不一定要提得很高,簡單如辦公桌過高要吊手打字、玩電話時低頭縮膊等不當姿勢,重複做得1-2個月,已經可以導致旋轉肌筋腱炎。」

典型徵狀:手舉高到一半痛
就臨床所見,周啟斌指此症佔骨科門診肩痛個案約30%比例,除因工作關係如經常吊手打字、從高處提取重物等病因外,運動量大的「20+」年青組羣亦屬高危,尤其喜好網球、羽毛球或游泳(自由式)者,因手臂常要提高,最容易「中招」。

十中有三,普遍性可見不低,弊只弊在知名度低。「跟肩頸『冤攰』痠痛的肌肉疲勞不同,旋轉肌筋腱炎的痛處會在肩膊或放射至上臂位置,痛感亦跟手部活動有關,但大多數人都會誤會此痛為肌肉疲勞,胡亂熱敷加速血液循環,結果反令炎症加劇,愈敷愈痛,痛到要減少活動又可能引發次生性肩周炎。」

影響環環相扣,不想小問題化大,必須從辨識徵狀着手,此症最典型徵狀是:提高手至「半路中途」會痛一痛。「通常徵狀輕微時,患者仍能繼續舉手,但放低手時落到半路又會再痛,醫學文獻形容為手會在升降至60-120度的範圍疼痛。」持續不處理,病人不單穿外套扭身會痛、抓背脊會痛、女士扣胸圍時亦會痛,延醫得數月,痛感更會演變至夜間側睡時痛,甚至沒壓着痛側亦痛。

筋腱撕裂:筋腱炎下一進程
可惜膊頭痛還痛,始終有人會選擇「死忍」,變相埋下旋轉肌筋腱撕裂的風險。「筋腱炎的下一個進程,便是有可能撕裂,而旋轉肌腱撕裂病例以『50+』年齡人士較普遍。」問筋腱撕裂原因,年齡增加筋腱退化而撕裂是其一,但更值得注意的是,「筋腱弱化」後因輕微意外造成的撕裂現象,病例中有人跌倒時手按落地就斷、有人去旅行提起行李時斷,亦有人是打高球揮桿擊中草皮而斷,都不是什麼大意外。

旋轉肌腱容易「啪」聲就斷,不一定與筋腱炎有關,但周啟斌強調,若然筋腱炎處理得不好,因為肩關節狀態「不正常」,的確更有可能因為輕微事故便筋腱斷裂。以棘上肌為例,闊度是2.5厘米,他指若只是數毫米至一厘米的撕裂,患者仍然可以提高手,亦會舉手至中段痛一痛,病徵跟筋腱炎幾乎一樣。「除非是嚴重撕裂兩厘米或以上,整條筋腱才會失去功能,患者會連提高手也無能為力,日常很多梳頭穿衣動作都做不到。」

最後希望:反向肩關節置換
基於筋腱撕裂後不能自然修復,病人經保守治療如消炎止痛藥、類固醇針及物理治療後,有需要可接受內窺鏡修補手術。「只要及早進行手術,大多旋轉肌腱都能修補,就過去120例的觀察評估,平均年齡五十三歲的患者術後都有85%-95%徵狀改善,整體疼痛指數由6.5分降至1.3分,提高手也不痛。」

至於病情拖至旋轉肌腱嚴重撕裂、超過兩條筋腱斷裂的病例,則過往會被視為「無得醫」,只能忍受膊頭繼續痛繼續無功能,就算想換肩關節也不成。「傳統的肩關節置換必須病人仍有旋轉肌腱功能,換骹後膊頭才能有活動能力。」至兩年多前,香港引入反向肩關節置換手術,為此症病人提供多一個治療選擇,至今本港應用病例約十例。
「新式的反向肩關節置換手術,將肩關節的球窩關節模式倒轉,球狀金屬關節置於肩胛骨,反向在上臂骨放置凹槽狀的關節部分,利用肩關節以外的三角肌肩膀肌肉為拉力,替代已撕裂無功能的旋轉肌。」簡言之,即是反向假體關節將肩膊的旋轉軸心內移,在槓桿原理下,愈長槓桿用力愈少,令到原本不夠力提起手臂的三角肌做到這動作,外國研究顯示,就算是六十、七十歲長者,術後手臂活動幅度亦可由平均71度增至130度。

基於反向肩關節應用年資只得十多年,他引述報告指一般假體關節用到第八年起,功能會漸減,例如活動幅度減低、手部「無咁好力」等,「原因有可能是關節鬆脫或裝置移位等因素,故為減低風險,術後病人每年必須進行X光檢查,以評估狀況,有需要更可能須再換骹。」

-----------------------------------------------------------------------

旋轉肌筋腱炎處理建議

一: 要休息,減少引發痛感的動作。

二: 要冰敷,每日可進行2-3 次冰敷, 每次20-30 分鐘, 以紓緩炎症。

三: 要伸展,為免膊頭關節組織變得繃緊黏連,要在不痛的活動範圍內做伸展運動。

假使持續已1-2 周,仍感覺肩關節疼痛不減,則應求醫,可服用消炎止痛藥物,或配合物理治療對症消炎放鬆肌腱,以強化鍛鍊肩膊周邊肌肉,改善姿勢性問題。

-----------------------------------------------------------------------

評估檢查:
超聲波及磁力共振

旋轉肌筋腱炎事小,旋轉肌腱撕裂則事大,基於兩者徵狀相似,為免混淆,有懷疑可接受影像檢查如超聲波、磁力共振作診斷評估。否則肌腱撕裂不自知,捱痛得幾個月肌肉會萎縮,愈縮愈細變得脂肪化,病情至此再想做內窺鏡修補手術,肌腱能成功修補的機會已大減,修補後亦會高危再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