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小孩接觸健康副食品

[2015-12-08]

看着小朋友一天一天成長,除了母乳或配方奶以外,漸漸可加入副食品(俗稱糊仔)以提供全面的營養素。副食品大致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家長親自為孩子製作的糊仔,另一類則是自市場中購買的即食糊仔。不論是哪一種,要令小孩吃得健康,便要了解多項副食品進食原則,由餵食時間到材料選擇,都要按部就班,才能令BB快樂地度過斷奶期,向成人飲食模式邁出第一步。

餵食時機
針對嬰幼兒副食品,不少人都有疑問︰「BB應何時吃糊仔?」原來餵食副食品的時機一直存在爭議,兒科專科醫生葉夢詩表示,醫學界一般建議嬰兒六個月才開始讓他們接觸副食品,不過其後有新的研究反映,四個月便是嘗試副食品的最佳時機。但近年又再有研究提倡不要太早吃副食品,指六個月後才嘗試,可以減低嬰兒出現食物敏感的風險。以上的爭議,葉醫生表示家長可按照BB的狀況而決定,若BB經常「嘴郁郁」,而家族中也沒有親人有嚴重過敏病史,那嬰兒即使不夠六個月也可以食糊仔,最重要是貼合小朋友的發展里程。

葉夢詩︰「當發現小朋友經常有意識地吸啜、經常把玩具或手指放入口中、在見到家人吃飯時會嚥口水,又會常常模仿成人進食的神情和動作,這均表示孩子已準備好面對新的飲食體驗。」

太遲有礙發展
小兒初次吃副食品時,大多不會馬上合作,但即使他們對副食品表現抗拒,也不宜過分推遲餵食進度。因為進食其他質感的食物,對BB的口腔發展十分重要。若接近一歲仍只食母乳或配方奶粉,有機會影響日後學習說話的速度。

英國註冊營養師陳玉儀提醒大家,若嬰幼兒在六個月仍不嘗試副食品,有機會鐵質不足。陳玉儀︰「世界衛生組織一般會建議嬰幼兒在六個月時進食副食品,若BB於較早出現厭奶期或母乳配方扔攝取不足,那在四個月後也可嘗試。其次,嬰兒出生時只儲存約六個月鐵質用量,如是餵母乳的媽媽就要多加留意,因母乳只含微量鐵質,故孩子六個月大,便應慢慢嘗試含深綠色蔬菜的糊仔,如青豆糊等,有助吸取鐵質。若孩子未能攝取足夠鐵質,便有機會患上缺鐵性貧血。」

陳玉儀表示,雖然市面上一些配方奶粉中也添加鐵質,但不建議因而延後BB進食副食品的時間。因為母乳和配方奶的營養結構都比較穩定,與來自食物中攝取的營養不同,故需要時間讓孩子適應。在食用初期,嬰兒有機會出現胃氣脹,或因水分減少而導致便秘,故要適量地讓BB多喝水。

挑選材料
為BB製作糊仔,多由米糊開始,之後再加入不同材料,讓食物更為豐富。葉夢詩醫生建議採用循序漸進方式,由少至多、由稀至稠、由一種到多種配搭為原則。在四個半月開始,可先用一安奶加米糊,讓BB嘗試不同的口感,有時他們會拒絕或把糊仔噴出來,家長毋須過於驚慌,應讓孩子慢慢習慣。之後,可每次半碗改為一碗,由每天一餐糊仔慢慢增為兩餐,當中可加入不同食材。

忌敏感食材
食材方面,葉夢詩醫生建議由味道較淡、不容易致敏的食材開始,可先嘗試澱粉類蔬菜,如薯蓉和番薯蓉等,其後才加入綠色蔬菜。約九個月便可嘗試水果和肉類。由於魚類較容易引起敏感,故宜讓嬰兒先嘗試肉類。到十二個月,便給BB吃軟身的麵食,慢慢成為營養搭配均勻的午餐。要注意的是,每一天只宜嘗試一款新的食物,每次要嘗試3–4天,才能知道對該食物的反應。如果發現他們對某種食物有輕微敏感,出現皮膚見紅,則可減少分量再嘗試,觀察他是腸胃系統未能負擔,還是有食物過敏問題。

葉夢詩說︰「過敏反應分為即時和慢性兩種,前者會馬上出現紅疹,面容腫脹,更有機會出現腹瀉和嘔吐;慢性過敏即會在2–3天後出現大便見紅或肚脹等。容易引起敏感的食物,包括花生、牛奶、黃豆、貝殼類、魚、果仁、雞蛋和小麥。其中花生和果仁引起的過敏反應,一般最為嚴重,有機會導致出疹、腫脹和呼吸困難,故最需要父母關注。」不過,有時出紅點也未必是食物敏感。因為某些水果中的酵素有機會令BB皮膚敏感,令他們嘴邊有紅點和粒粒,但數天後便會自然痊癒,BB的精神也不會受影響。若想減少出現皮膚敏感,家長可以把水果放在攝氏30–40度的溫水中煮一會,能令酵素的活性降低,也不會破壞營養。

可按色彩區分
此外,很多家長十分注重糊仔的營養搭配。到底如何設計菜單才吃得健康呢?營養師陳玉儀分享了一個營養搭配的小竅門︰「製作糊仔時,可用食物的顏色加以區分。如頭幾天先吃紅色,再轉吃綠色,這樣孩子便能吸收到全面的營養。因為食物的顏色往往反映它們主要的營養價值,例如紅色和橙色的食物,多是含豐富茄紅素,能提供維他命A,亦有抗氧化作用;深綠色蔬菜,則多含豐富鐵質。只要家長不偏好某一種顏色的食物,那孩子大致能吸收到不同營養。」

不過,陳玉儀指有部分食物是不適宜過早讓BB接觸。首先是牛奶,因為小孩子的消化系統還在發育階段,加上牛奶的營養結構比較大,故一歲前都不宜飲用。若是脫脂或低脂奶,更建議兩歲後才食用;而乳製品像芝士,應選購BB芝士,並留意包裝紙上是否註明,已用巴士德消毒法處理過,而蜜糖因含菌量多,不建議12個月以下的BB進食。

自主選擇finger food
BB到了七個月大,便可以嘗試用手去抓起青豆或是切小塊的水果和蔬菜,這類食物稱為finger food(手抓食物),葉夢詩指,這時可讓BB去選擇自己喜歡的食物。她建議將食物盒分成三格,每格放入一種切成小塊的食物,除可測試其喜好外,又可鍛鍊小肌肉發展。她說︰「讓孩子做主導,能培養他們對食的興趣,建立成功感。其實,現今不少父母在餵食時出現困難,其一是用錯方式。有些可能是孩子弄髒地方便責罵,又或常強迫他們吃不喜歡的食物,令他們產生抗拒感。如遇到孩子不喜歡的,可先改用能提供相同營養的其他食物代替,之後再慢慢讓孩子嘗試。父母和孩子一起進食,吸引孩子模仿,能增進食慾及增加成功餵食的機會。」

即食副食品
除自製健康「糊仔」,一些忙碌的家長,又或外出時,都會購買即食糊仔,營養師陳玉儀提醒家長,選購時要注意營養標籤,要選購鈉質較低的。「事實上嬰幼兒食品的監管向來都比較嚴格,大部分都使用天然添加劑,不會對BB有不良影響。只是鹽有天然的防腐作用,故即食糊仔中,鈉含量有機會較高。此外,應選擇味道較清淡的,別讓孩子口味變濃。」

至於常給予BB用作finger food的米餅或星星餅,雖是逗孩子開心的好幫手,但陳玉儀指這類零食營養有限,只能訓練他們的手口協調,故只適合間中食用,更不宜在餐前過量進食,以免影響食慾。市面上,很多嬰幼兒零食往往有多款口味選擇,像雲尼拿、草莓等,但多是甜味過重,所以選購原味米餅較好。

毋須強迫進食
開始食副食品後,不論是自製的或是購買即食的,由於營養來源轉變,不少BB的體重都會出現輕微下降,加上他們發育迅速,家長會發現他們身體「拉長」不少,未及之前圓潤。這時很多長輩會以為孩子吃不夠,要多餵一點,讓他們胖回來才有福氣。葉醫生提醒,只要幼兒符合成長曲線,便毋須過於擔心,若強迫孩子進食更多,只會適得其反,甚至出現厭食期。陳玉儀亦指,身形愈肥胖的嬰兒,長大後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機會也會上升,故呼籲家長不要過度催谷孩子進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