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疹新解 皮膚屏障失調

[2012-04-18]

皮膚是人體最大的器官,它就像一堵牆壁,阻擋細菌及環境中的致敏原,一旦這堵牆壁崩壞受損,可引發各種皮膚問題,包括濕疹──本港最常見的其中一種皮膚問題。
近年醫學界有意見認為,濕疹是由皮膚屏障功能(skin barrier function)失調所致,意謂皮膚屏障無法抵擋外界刺激,細菌或致敏原等物質有機可乘進入體內,引發免疫系統過度反應且表現於皮膚上,從而出現紅、腫及痕癢等濕疹病徵。因此,不單是在乾燥環境,只要外界環境轉變,皮膚屏障抵受不住外來刺激,濕疹便有機會隨時出現。

濕疹其實是一種皮膚發炎反應的統稱,實際上是指某一類可由多種問題導致的皮膚炎症,當中最為人熟悉的是小兒濕疹(又稱為異位性皮膚炎),其他問題例如接觸性皮膚炎、主婦手等,都可歸類為濕疹問題。

家族遺傳增發病風險

香港大學內科(皮膚科)榮譽臨牀副教授楊志強表示,濕疹是本港很常見的皮膚問題,佔所有皮膚疾病約三分之一。他估計,本港有約一成半至兩成兒童受小兒濕疹問題困擾,病童常於一歲前病發,皮膚會出現乾燥、紅疹甚至出水等病徵。

很多成年患者是驟然出現病徵,對突然病發不明所以,本港生活環境城巿化,部分人自然會將病情歸咎於壓力大及抵抗力差等。不過,楊志強指出目前醫學界對引發濕疹的原因仍然未完全了解,但發現患上濕疹與遺傳有一定關連。他說,有研究顯示,若父或母其中一方患有敏感病症,其子女約有二至三成機率罹患濕疹;若父母同時患有敏感病症,機率會大幅增至五至七成。他又表示,在兒童個案中,小兒濕疹、鼻敏感及哮喘三者可稱為「過敏三元症」,若幼兒出現其中一種敏感病症,則隨後有可能會出現另外兩種過敏症。

免疫系統過度反應

楊志強指出,敏感病症病發,主要是受外界環境誘因,例如天氣轉變、自身受病毒或病菌感染等,刺激免疫系統所致。當白血球和不同種類的免疫蛋白對外界刺激產生過度反應,並表現於皮膚上,便會出現皮膚紅、腫、痕癢甚至滲出分泌物等濕疹症狀。任何皮膚位置都有機會發病,較常現的患處包括關節等皮膚摺疊位置。

因此,不單在秋冬乾燥的天氣容易誘發濕疹,每當氣候或濕度改變,如春夏季節交替本港天氣轉趨潮濕,皮膚未能適應或抵擋外界環境轉變,便有機會濕疹病發。此外,感染流感病毒或金黃葡萄球菌也可引致濕疹。由於濕疹的皮膚容易黏附病毒或細菌,若加上水痘病毒對兒童健康有潛在威脅,故醫生會建議濕疹兒童患者接種水痘疫苗,以防水痘病發加重病情。

此外,楊志強表示壓力並非誘發濕疹的主因,不少成人患者是因為接觸化妝品、香皂、清潔劑等致敏原誘發濕疹。雖然目前醫學界對濕疹病發的原因未明,但近五年醫學界有研究顯示,濕疹病發與皮膚屏障功能異常有關。現時醫學界大致認同這是濕疹病發的其中一個重要原因,並相信與遺傳因素有關,患者因皮膚屏障較一般人差,容易乾燥從而增加敏感源入侵風險。

皮膚屏障阻隔外界干擾

皮膚組織可分為三層,包括表皮層、真皮層和皮下脂肪。皮膚科專科醫生黃偉傑說,表皮具有屏障功能,讓身體與外界隔絕。表皮層的角質細胞(corneocytes)好比磚塊,而表皮層的脂質(lipids)則好比水泥。正常情況下角質細胞與脂質可造成完整的牆壁形成皮膚屏障,防止人體水分過快散失,也可保護人體免受外界病原體或刺激物質入侵或影響,成為人體免疫功能的第一道防線。

他說,在表皮層,皮膚細胞會不斷新陳代謝,最底層的活躍細胞會不斷往上推進,到了最外層的表皮層,細胞經已枯死且沒有生命。「表皮層的底層其實有很多很活躍的細胞,但到了外層,細胞已沒有生命,只剩下一些脂質和沒有細胞核的細胞,恍如一件衣服。」他說,這角質化的循環過程一般為期二十八日,但若出現皮膚病變,角質化過程便有機會加快,從而產生質素較差劣的表皮。例如牛皮癬患者的角質化過程,會縮短至僅八日,因此患處表皮會不規則地增厚並且脫落:「生得太快令新生的皮膚質素變差。」

屏障衰弱易病發

黃偉傑表示,當皮膚屏障結構脆弱,例如表皮層缺乏脂質,令體內水分經皮膚過快流失外,外界刺激物亦可循結構不完整的屏障侵人體,干擾免疫系統從而引發濕疹症狀,使皮膚變得乾燥、敏感和痕癢。「就好像絲質的衣服較容易破損,一旦破損了,防護網破壞了,便容易出現敏感或發炎。」患者發病後會令皮膚保護功能進一步降低。

他補充,塵蟎亦可誘發兒童濕疹,成人患者於壓力大或情緒緊張下,出汗和痕癢等病徵會更嚴重;孕婦於懷孕期間濕疹症狀也有可能惡化。

不當處理增併發症風險

楊志強說,若對患處置之不理,患處皮膚會愈趨乾裂並有機會擦破結痂。部分成人患者往往於發病初期的數星期內,沒有適當處理或治理患處,導致痕癢、皮膚紅腫或乾裂的範圍愈來愈大,嚴重者可影響全身皮膚。皮膚一旦因抓癢而破損,外界物質可經傷口進一步刺激免疫系統,便有機會導致惡性循環,令患者對外界環境和物質愈來愈敏感,加重病情。

患處痕癢難耐,兒童往往難以自制而抓癢,令皮膚進一步出現損傷,細菌感染並出現併發症的風險。楊志強說,曾有病情嚴重的兒童患者,全身傷口流出血水,晚間難以入睡,需父母整夜抱在懷中,而患者睡過的牀被,亦染滿血漬。

他指出,瑪麗醫院每月均會接收數宗濕疹併發症需送院治理的嚴重個案,當中包括幼兒和成人個案,患者會出現發燒甚至細菌入血等嚴重情況。同時,該院每年平均會接收約三至五宗濕疹導致的兒童擴散性疱疹病毒發作個案,需接受密切跟進。

類固醇有效控制病情

治療方面,楊志強稱濕疹會反覆發作,醫生會按患者病情輕重處方藥物例如外用類固醇等控制病情,但難以在短時間內治癒。很多家長都擔心使用外用類固醇會影響兒童發育,他強調只要按醫生指示用藥,便無需擔心。不過,他指事實上很多家長都不願依從醫生指示,自行減少塗抹外用類固醇藥膏的分量,影響治療效果,延長療程。

兒童或成人患者,一般按指示用藥後,於一至兩周內病情便會好轉。但若患者不依從用藥,例如自行減少藥膏使用劑量,便可能令病情遲遲未見改善,延長療程變相增加使用類固醇劑量。但他提醒,巿民不應胡亂使用含類固醇的藥膏治療濕疹,並指出全身皮膚不都適合使用同一劑量的類固醇,例如皮膚摺疊位置、臉部等皮膚較薄的部位,便應使用劑量較輕的類固醇藥膏。一旦過量使用類固醇,便有機會出現局部皮薄、多毛及產生皮膚裂紋等副作用。

另外,不少患者除了接受西藥治療,會因病情反覆而同時嘗試中醫治療。楊志強表示,暫時香港未有中西醫合併的濕疹療法,他擔心過往曾有少數中醫非法使用含有類固醇等西藥成分的藥膏,讓病人在不知情下使用類固醇藥物,若病人使用該些非法藥品後見病情「好轉」而肆意使用,易致過量。

盲目戒口影響健康

不少患者相信飲食會影響病情,但楊志強指出過往病例顯示,食物對成人和較年長兒童病情的影響不大,但一至兩歲的幼童卻要留意飲食會否導致敏感問題。他說部分兒童對雞蛋及牛奶等出現過敏反應,但兒時有食物敏感並非終身不變,部分幼兒長大後會逐漸對過往有敏感反應的食物不再過敏,醫學界目前仍未知悉箇中原因,估計與免疫系統成熟程度有關。

楊志強提醒,家長無需要求兒童患者過分避免進食某些食物,除非經食物測試證實對某些食物有過敏反應,否則過度戒口有機會影響兒童的營養吸收和發育成長。

--------------------------------------------------

濕疹可以「斷尾」?

部分濕疹患者會突然發病,部分患者卻可能不再復發,究竟濕疹可否根治?香港大學內科(皮膚科)榮譽臨牀副教授楊志強說,濕疹能否「斷尾」需視乎是異位性濕疹還是接觸性濕疹個案。接觸性個案患者若不斷絕致敏原,病情難以改善。至於小兒濕疹個案,大部分兒童個案病情於五歲前會有改善,約七成小兒個案於青春期後會甚少、甚至不再復發,其餘約兩成患者病情會持續至成年後,但不排除會有其他敏感症狀如氣管問題等。

皮膚科專科醫生黃偉傑表示,濕疹病情與皮膚屏障功能的抵禦能力有關,認為一般兒童患者於十二歲後,皮膚屏障功能逐漸成熟從而有更佳的抵禦能力,可減少病發。他說,當患者接受適當治療,屏障功能獲得修復後,患者即使日後復發,病情及病發範圍會較之前減輕及縮小,炎症會漸漸輕微,直至不易發病。他認為病情好轉且不易復發者,臨牀上已可視為「斷尾」。

--------------------------------------------------

控制濕疹貼士

. 選擇棉質衣物

. 避免飼養貓、狗或雀鳥等有毛的寵物

. 母乳餵哺有助預防小兒濕疹

. 乾燥或室內環境太熱會令病情惡化


--------------------------------------------------

護膚得宜預防復發

適當護理皮膚可預防濕疹病發及減輕病情。香港大學內科(皮膚科)榮譽臨牀副教授楊志強指出,正確的皮膚護理包括潔膚與潤膚,並強調現時坊間未有一種絕對適合所有濕疹患者的產品,塗抹不當潤膚產品可引發皮膚毛囊發炎。

濕疹患者於任何季節或氣候,都需注意皮膚護理。除了注意皮膚清潔,洗澡時水溫應避免過熱,否則皮膚油脂容易被沖走;亦應避免使用肥皂,否則會減少皮膚油脂,令皮膚容易流失水分。他建議患者洗澡後塗抹適量及適合自己的潤膚產品。

外國有一項研究發現,其中一種常用的潤膚膏會令濕疹病情惡化。楊志強提醒,選擇潤膚產品時,應注意產品的黏稠度是否可以接受,或需因應不同季節和濕度變化而改用不同質地的產品,也要避免使用含香料成分的產品,減低致敏風險。同時,塗抹油膏時適量均勻抹上一薄層便可,切忌厚厚的大量抹上皮膚,否則油膏有機會阻塞臉部、髮線及腳部等皮膚,造成毛囊發炎。

此外,坊間有不少潤膚產品聲稱含有與人體相近的脂質成分,有助改善皮膚功能。他強調,這些產品所含的脂質分子,只是與人體皮膚屏障中脂質成分比例相近的油脂物質,現時仍需更多醫學證據,證明產品添加的脂質分子能被人體有效吸收,及吸收後能否起補充作用,改善皮膚功能。

--------------------------------------------------

適當中藥治療及
戒口可消除病徵

不少濕疹患者會尋求中醫治療,究竟中醫能否治癒濕疹?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中醫藥學學部副教授黃立珍表示,濕疹是中醫藥學皮膚科的常見疾病。她曾有一名十三歲的女病人,小時候已間中濕疹病發,但當時病情不算嚴重。直至女童升讀中學後,或因壓力大增及需適應新生活,病情突然惡化,全身長滿皮疹且有水泡及滲出液體,情況嚴重。女童接受中醫治療後,每日服用中藥及「戒口」,避免進食牛、羊、蝦、蟹、果、及奇異果等「濕熱」食物後一年,濕疹病徵逐漸消失,臉上的皮疹也沒有留下疤痕。

中醫理論認為,濕疹是因患者自身出現問題,加上外界刺激導致病發,其發病機理的觀點,與近年有西醫提出患者因自身皮膚問題,遇上外界致敏原導致病發的理論相似。

黃立珍說,中醫認為濕疹是因患者體內的濕、熱及風阻滯肌膚致病,當受外在環境影響如天氣潮濕便容易病發。中醫強調脾胃具有運化水濕功能,不當飲食如經常食用牛肉或羊肉等難以消化的食物,或是果及奇異果等濕熱性水果,有機會影響脾胃功能,令患者體內積聚濕熱,增加發病風險。

濕疹成因可分不同類型,亦有不同表現,中醫師會辨症論治,按個別情況處方不同藥方進行治療及戒口。黃立珍強調:「只要過敏,吃一口也會過敏!」她重申,除了中藥治療,患者也要注意飲食,才能有效控制病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