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蠣.黑武士.止汗(黃潤波醫師)

[2012-07-13]

黃潤波醫師,香港大學中醫內科碩士、廣州中醫藥大學醫學博士生,現為香港註冊中醫師及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中醫營養學高級文憑課程客席導師,對內外婦科、養生、針灸推拿及西醫藥理均有深切研究。著作《健腦食療》等由萬里機構出版。(wongyunpo@graduate.hku.hk)

牡蠣止汗湯

材料:窐牡蠣八錢、北芪四錢、浮小麥八錢、麻黃根三錢、瘦肉十二兩。
製法:先將藥材洗淨,用水一碗,浸泡北芪、浮小麥、麻黃根半小時備用。用水五碗放入瓦煲,放進牡蠣、瘦肉,先武火後文火,煎半小時,再將三藥連浸泡水加進,煎至兩碗水,分兩次飲用。
功效:止自汗、盜汗(睡中出汗)

上期談及龍骨與牡蠣是一對「藥對」,仿如一雙情侶。上期已談龍骨,今期續談它的「紅顏知己」-牡蠣。

龍骨是年期久遠動物骨骼的化石,來自土中。牡蠣是生蠔的殼,來自水中。土裏土裏去,水裏水裏去,古人遁土入水,為我們找出治病靈藥,真是偉大。神農嘗百草,一日中百毒,毒有大小,小者可治,大者就一命嗚呼,所以神農不是一個人,而是一眾無名英雄的總稱,故名之「神農氏」。

換句話說,中醫中藥是用無數性命、實踐經驗換來的一套行之有效的醫療體系,是我們祖先數千年心血結晶,絕不能丟。當然,它仍有很多空間,有待我們完善。

現時有很多醫者,重視中藥,輕視中醫,這個觀念是不正確的。因為中藥的使用,必需在中醫理論指導下,方能事半功倍。中藥好比電腦的「硬件」,中醫理論好比電腦的「軟件」,有iphone而沒有ios和apps,能夠正常操作嗎?

廢醫存藥,這是謬誤。近年很多人使用中藥,往往是中藥西用。診斷是發炎,見炎消炎,就用清熱解毒藥,有時得效,有時失效,原因是他們不明白,有些炎症,是由身體虛弱所導致,此時該用補益藥,而非清熱解毒藥。「盲人騎瞎馬,白日臨深池。」隨時墜下萬丈深淵!

牡蠣,是生蠔取肉後留下的殼,本來不值一文錢,還要花錢丟到廢物堆填區,但中醫卻曉廢物利用,可以說是「環保戰士」。蠔殼既黑又鋒利,我名之為「黑武士」。

牡蠣其用有四,散結、止汗、降壓、安神,八字盡之:

其一,西醫從微量元素(鈉、鉀)去認識藥物,中醫卻從味道及實踐中去了解。牡蠣味鹹,鹹能散結軟堅,所以牡蠣就是一味很好的消除身體上硬塊的藥物。清代名醫程國彭所立之「消瘰丸」,內含三種藥物,牡蠣、玄參、浙貝,是治「瘰瘰」的良方。什麼是「瘰瘰」?即現代所指的淋巴結腫大,民間俗稱「痰火核」。

其二,牡蠣有收斂作用,用來止汗,例如牡蠣散。

其三,重墜之物,其性下行,牡蠣亦不例外,民初名醫張錫純所創的「鎮肝熄風湯」,就用牡蠣來降血壓,療效確切。

其四,上期介紹治神經性失眠的柴胡加龍骨牡蠣湯,就是用了牡蠣,來增強小柴胡湯的安眠功效。

生蠔能增強性能力,人所共知,但蠔殼有如此多的療效,你又知道多少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