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腎病(腎系疾病)。黃芪

[2021-05-25]

黃芪茯苓湯
材料:黃芪三錢、茯苓六錢、瘦肉半斤、陳皮半塊
製法:瘦肉洗淨切片,五碗水與黃芪、茯苓、陳皮合煎至一碗
功效:利水消腫

臨床上將高血壓造成的腎臟結構和功能改變,稱為高血壓腎損傷,是高血壓患者長期血壓控制不良的主要併發症之一。

臨床可見良性腎小動脈硬化和惡性腎小動脈硬化。研究表明,血壓與血肌酐的升高有顯著關係,年齡增長和平均動脈壓升高是腎功能減退的獨立危險因素。

高血壓持續穩定發展5至10年後,可出現輕微至中度腎小動脈硬化,繼而累及腎單位。調查顯示,未經治療原發性高血壓病患者中大約有42%患者可發展成腎臟硬化損傷,10%患者死於腎臟衰竭。1988年美國一項臨床調查結果顯示,高血壓腎損傷已成為末期腎病的第二大病因。

中醫學歷代古籍中並無高血壓腎損傷病名的記載,根據臨床證候,多將高血壓腎損傷歸屬於「眩暈」、「腰痛」、「水腫」、「虛勞」、「腎勞」、「關格」等範疇。

我們可將高血壓腎損傷分為三期:高血壓期、腎損傷期和腎衰竭期。「高血壓期」,為未病先防階段,盡量避免腎臟受損,應著重控制血壓,令其穩定。「腎損害期」,扶正為主。病機多為氣虛血瘀,問責脾腎兩臟,脾虛則運化失職,難以化生氣血;腎虛則氣化不及,難以升清降濁。「腎衰竭期」,腎功能不全,表現為血肌酐水平升高、腎小球過濾率下降。

高血壓腎病,提示腎單位受到一定程度損傷,需要補充正氣,令身體作出修復,在辨證論治前題下,我喜歡選用黃芪。黃芪的好處,除了補益正氣,修復身體細胞外,還能利水消腫。

高血壓腎病令腎單位受損,腎主水功能往往下降,出現水腫。還有,中醫的理論是「血不利則為水」,氣不利則無力推動血液,血液緩行形成血瘀,血瘀堵塞經絡,形成水腫。黃芪行氣,氣行則血行,血行瘀血無法積聚,不積聚則不堵塞經絡,不堵塞則水腫可除。黃芪具有一箭雙鵰效果,所以常為我臨床所選用。

黃潤波博士,香港大學中醫內科碩士、廣州中醫藥大學醫學博士兼客席副教授,現為香港註冊中醫師及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中醫營養學高級文憑課程客席導師,對內外婦科、養生、針灸推拿及西醫藥理均有深切研究。著作《健腦食療》等由萬里機構出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