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無70分以上無法完畢業10年級學生多專注數學科學】學者稱較少專注金融學識
(2025/8/29)



【明報專訊】專家和倡議者正在質疑安省第10年級的金融學識(financial literacy)教育計劃 。

該計劃原本計劃在高中10年級數學課程中加入一項金融學識要求,但該計劃已被延遲。一些人甚至認為,這種做法可能會打擊青少年對個人理財的興趣。

這項原定於今年九月生效的要求,已與其他幾項課程改革一同延後至明年。

安省政府表示,未來學生將學習家庭經濟,例如管理家庭預算,並且必須在金融學識測驗中取得至少70分才能畢業。

儘管許多教育工作者都認為,金融學識是課程中急需的補充內容,但目前標準化的測驗形式及其在10年級數學課程中的定位,都受到各方密切審視。

皇后大學商業法學系主任亨德森(Gail Henderson)同時也是金融學識教育研究員,她表示強制性的測驗可能會讓年輕人對個人理財產生「負面聯想」。

她認為,這種教學方式應該優先培養學生做出財務決策的信心,而不是在高風險的測驗環境下進行。

亨德森建議,政府應該考慮讓學生建立一個作品集,讓他們可以彙整和展示自己的作品,老師也能夠隨時提供回饋,並根據學生的進度調整教學計劃。

亨德森提出的另一個問題是,標準化測驗的題目通常是針對中上階級的理財經驗設計,來自低收入家庭的學生可能無法在課程中找到與自身相關的情境。

她說:「(標準化測驗)無法涵蓋人們在非常緊湊的預算下,用來應對日常生活的技能。」

亨德森認為,儘管教師在課堂上或許可以根據不同社會經濟背景的學生進行教學調整,但最終他們仍將「為了應付測驗而教學」。

亨德森補充說,由於教育課程大綱只列出學習成果,沒有深入說明如何教授特定科目,這可能會給老師帶來額外壓力,因為他們必須將金融學識納入本已內容繁重的10年級數學課程中。

她說:「我認為我們不應該單獨把這項責任留給數學老師。」

安省商業教育者協會的成員們也質疑,10年級數學是否是引入金融學識要求的最佳時機。

該協會前任會長維洛斯(Bill Velos)說:「我們擔心金融學識會被忽略,因為他們(數學老師)還有很多其他要求要達到10年級數學課程的標準。」

該協會會員部副會長馬馬舒德(Malisa Mashud)表示,她更希望看到政府能開設一門由具備財務專業知識的商業教師教授的必修金融學識課程。

馬舒德同時也是多倫多戴維與瑪麗湯姆森學院(David and Mary Thomson Collegiate Institute)商業學系主任,她說:「我們難道不能讓商業教師來教導金融學識,而不是把它硬塞給數學系的教育工作者嗎?這感覺像是一個錯失的機會。」

許多商業教師已經在課堂中實施金融學識教育,像是將一些小課程融入現有的商業課程,或是開設獨立的理財管理選修課。但該協會表示,他們擔心那些沒有選修這些商業課程的學生。

馬舒德表示,許多學生為了符合高等教育的先修要求,課程表都排滿了科學和數學課程,根本沒有空間修習商業選修課。

商業教育者協會呼籲政府針對這項金融學識要求進行進一步諮詢,同時也表示,延後至 2026 年實施,這讓人警覺到「急迫性被延遲了」。

該協會會長艾蜜莉亞.馬羅塔-庫爾卡(Emilia Marotta-Kulcsar)說:「這可能傳達一個訊息,就是金融學識並非當務之急。」

其他延遲實施的課程改革包括:幼兒園階段著重於讀寫和STEM(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教育,以及七、八和10年級歷史課程的調整。

教育廳長卡蘭德拉(Paul Calandra)辦公室在一份聲明中表示,決定調整課程實施時間表是為了「確保全省有一致的做法」,並給予教師更多時間來適應這些變化。

卡蘭德拉的新聞秘書泰斯塔尼(Emma Testani)寫道:「這是為了確保在課程實施前,能有完善的教學資源來搭配修訂後的課程。」

該教育廳並未針對是否會舉行額外諮詢,或是是否會考慮對預定的課程改革進行修改,做出任何回應。

泰斯塔尼表示:「這些改革旨在讓學生做好準備,能夠做出明智的財務決策、提升他們的金融學識,並為安省的經濟繁榮做出貢獻。」



 
A D V E R T I S E M E N T
 
 
 
 
A D V E R T I S E M E N T
 
 
 
 
[主頁] [即時加國] [即時國際] [即時財經] [即時港聞] [即時兩岸]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Tel.: (416) 321-0088     Fax: (416) 321-9663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