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最新】【愈多長者寄人籬下住進庇護所】扶頒貧倡政府要馬上行動
(2025/9/12)
【明報專訊】隨著加拿大無家可歸的人口持續增加,庇護所團體表示,他們看到越來越多長者尋求援助。
根據2020年至2022年進行的定點(PIT)統計,約有27%的加拿大無家可歸者年齡在50歲以上,其中4%超過65歲。
在沙省、阿爾伯達省和卑詩省經營庇護所的「芥菜種子」(The Mustard Seed)執行長加德納(James Gardiner)表示,在某些情況下,去年尋求他們服務的長者人數增加了一倍多。
他說:「我們發現庇護所人口中,長者增加的趨勢。這是一種普遍趨勢,在某些情況下,甚至是增長最快的趨勢之一。」
加德納說,2023年,在紅鹿市,55歲及以上的人佔他們庇護所床位的 12%。到了2024年,長者人數增加到29%。在該團體位於卡加利的婦女庇護所中,長者佔比也相近,超過四分之一的人年齡在55歲以上。
加德納說:「長者年紀大了,靠固定收入生活,而且有更高的醫療需求,這些都帶來了許多壓力。」
這些壓力,加上不斷上漲的生活費和租金,可能是長者無家可歸的原因。配偶去世和失去第二份收入也可能是影響因素。
根據加德納的說法,這些壓力讓長者一旦進入庇護所系統後,更難找到永久住所,這也是他們通常會待更久的原因。
在沙斯卡通的救世軍十字路口庇護所(Salvation Army Crossroads Shelter)內,75張床位中只有一小部分住著長者,執行董事泰勒(Gordon Taylor)說。然而,當有長者上門時,他仍然感到擔憂。
泰勒說:「到了人生的這個階段,誰都不想待在那裡,對吧?應該要有更好的計劃或制度,才不會落得那樣的下場。」
研究項目「在對的地方變老」(Aging in the Right Place)的首席專案協調員漢弗萊斯(Joe Humphries)表示,約有50%的無家可歸長者是在55歲之後才第一次經歷無家可歸。他說,這些長者進入庇護所時,有著非常獨特的需求。
他說:「現有的服務更多是為那些長期無家可歸,且可能有心理健康或藥物濫用問題的人設計的。但許多長者並沒有這些需求。他們的需求更多是關於行動能力、維持健康以及能夠使用他們的助行器或輪椅。」
漢弗萊斯表示,那些一生都經歷長期無家可歸的人也在變老,這也導致了無家可歸長者人數的增加。他說,這群人有著自己的一系列挑戰。
他解釋說:「我們發現,長者在經歷無家可歸時會經歷一種被稱為『加速老化』的過程。這是因為無家可歸所帶來的身體、情感和精神壓力。」他補充說,一個 50 歲的人看起來可能像是 65 歲或更老。
漢弗萊斯目前的研究正在探討全國庇護所和長者住房的最佳實踐,試圖發展出支援無家可歸長者的解決方案。
|
|
|
|
 |
|
 |
 |
A D V E R T I S E M E N T |
|
|
|
|
|
 |
|
A D V E R T I S E M E N T |
|
|
|
|
|
|
 |
|
|
 |
 |
[] [] [] [] [] [] |
 |
|
 |
MING PAO DAILY NEWS |
A wholly owned subsid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
 |
|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Tel.: (416) 321-0088 Fax: (416) 321-9663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