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資後的中石化不應看太淡

[2014.09.21] 發表
中石化失去了母公司注入石油工程業務是有點可惜,但零售業務的引資,其實可一舉兩得。(資料圖片)

中石化和儀征化纖進行重組計劃,結果出來有人歡喜有人愁,儀征不單將虧損的化纖業務售予中石化,並獲母公司中石化集團注入盈利的石油工程業務;反之,中石化吸收儀征的「負資產」後,市場估計,中石化即時要額外增加20億元人民幣虧損負擔,主因是下游化纖業務表現低迷,及受累產能過剩。

再者,中石化另一令市場爭議的地方,是一直傳言其分拆的零售業務暫時以引資方式,以相當於14.3倍的市盈率引入了25家投資者,不過,市場普遍認為,今次引資出現了本質上問題,就是投資者組合全是中國投資者,且側重資金供應,而非業務運作上管理參與,有別於市場期望出現的「國企改革」。

中石化股價跌未必壞事

我個人認為,今次中石化的下跌未必是壞事,儘管股價反映市場的觀點,但我認為,急跌後的中石化,仍有其可取之處。

首先,急跌後的中石化,市盈率已跌回至10倍,及股息率回報逾4厘,估值已回到吸引的水平,多少已反映吸納了化纖業務的的負面因素。

再者,表面上,中石化以便宜價格售出零售業務,但要留意的是,國企改革始終難以一步到位,現在同時間引入了25家投資者,已反映中央仍是想以「先引資金、後引制度」的方法去進行改革。

至於有批評今次只引入本地資金而沒有外資,我反而有點奇怪為何市場會有此想法,原因是中石化始終是國企,即使是引入私人資金,亦沒必要引入外資,因為在國策上,我仍未見中央可以開放國企予外資;而且,今次中石化引入了騰訊、復星等都有海外經驗及成功模式,沒由來讓外資分了這一杯羹。

無可否認,中石化失去了母公司注入石油工程業務是有點可惜,但零售業務的引資,其實可一舉兩得:第一、是中石化本身有很多零售點,現在加入一些策略股東,我相信他們會加以利用中石化網點,令其零售業務有更多元化的發展;第二、今次引資後股東禁售安排,某程度上暗示零售業務仍會被分拆上市,未來仍是中石化炒作的催化劑;因此,趁中石化今轉調整,我建議候機吸納。

每日股市基金行情請點擊這裡獲得詳細資訊。

更多經濟要聞
阿里首日上市?四成  市值贏騰訊逾倍
阿里巴巴「千億大刁」登陸紐交所,令投資者相當興奮,首日掛牌收報93.89美元,較招股價68美元急升38.1%,而1.82萬億元市值更是超越f... 詳情
阿里巴巴上市獲全球矚目,首日需求量亦大得驚人,令擔任做市商(Market Maker )的巴克萊忙於對盤,前晚竟在開市後超過兩小時才錄得第一... 詳情
阿里巴巴此番赴美上市,聲勢造足。受邀隨同阿里巴巴前往美國的一眾中國記者,數量就達近百,僅此一項也創下中國公司赴美上市的紀錄。紐約證券交易交對... 詳情
【明報專訊】綠城中國(3900)創辦人宋衛平入主百威國際(0718),令他的私人地產業務旗艦藍城借殼上市之說甚囂塵上。 綠城前執行總經...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14 mingpaoto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 Tel.: (416) 321-0088 | Fax: (416) 321-9663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