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新聞撮要 本港10月25日確診4年來首宗本地感染的登革熱個案。63歲確診男子居於沙田博康h,曾於港鐵西營盤站地盤工作時被蚊叮,10月9日開始發燒,曾向私家醫生求診,至本月16日因步履不穩到沙田威爾斯醫院求診,入院第10日才確診,經治療後情G穩定。 另一邊廂,廣東省登革熱疫情日趨嚴重,至10月29日已確診病例超過4.1萬宗,共6人死亡,深圳亦已有過300個病例。10月下旬當局公布「疫情快速上升勢頭已得到控制,呈現緩慢下降趨勢」,防控效果已逐漸顯現。 濫用化學藥劑 增害蟲抗藥性 廣東省長朱小丹下令要及時總結好經驗、及時準確的分析研判;做好重大活動的安全防範,重視公共場所的疫情防控。另外要重點清理蚊蟲滋生地;加強入戶入屋督促居民室內滅蚊,還要加密監測點,加強疫情監測尤其是疫情重點地區的流動監測;全力做好醫療救治工作,堅持「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早隔離」,不斷減少重症病例的比例。最後是要做好疫情相關資料的發布,讓群撥ХT客觀了解疫情。 不過,積極滅蚊帶來另一重影響。根據鳳凰網報道,在廣州從事害蟲防治工作20年的伍明亮表示,廣州全市到處噴灑化學藥劑,有社區甚至對藥劑不加稀釋就直接噴灑。他擔心害蟲會對化學藥劑產生抗藥性,而在人口密集的地方,使用化學農藥更應慎重。面對登革熱威脅,化學滅蚊「登峰造極」,他形容「隔兩天就全市統一滅蚊,各種滅蚊神器輪番上演,全城處處毒煙騰騰」。他指出清遠山區還沒出現登革熱,已有「上級要求天天滅蚊,說這是愛國衛生運動」。 食蚊魚助減蚊 恐損生態 此外,為消滅河涌蚊蟲,當局向市內各大水系投放了最少5.4萬條來自北美洲的「食蚊魚」。這種小魚比手指還小,卻是魚中的「小強」,能在污水生活,就算被馬桶}去仍能存活,連毒藥都不一定能殺死。專家指出食蚊魚「既吃蚊也吃魚」,屬於外來入侵物種,恐會損害本地生態。 ——綜合《明報》報道及廣東官方資料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