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新聞網海外版-明報加東版(多倫多) - Ming Pao Canada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 前往新版面 ]
 
主頁    要聞     加國新聞     社區新聞     中國     國際     港聞     經濟     體育     影視     副刊    工商專業    股市行情  
即時新聞網 ·  醫事網 ·  車網 ·  樂在明廚 ·  置業頻道 ·  FAN club ·  分類網 ·  特刊專區 ·  香港股市行情
   
 
其他新聞
放眼世界﹕英國X王室軟實力
時事點對點答題指引
焦點新聞﹕12月 焦點通識新聞
常識學堂﹕訪老店尋寶去
香港到處遊﹕細味老香港生活
[顯示全部題目]

[昔日明報]

 
港聞
 集師廣益﹕馬拉拉的啟示

【明報專訊】巴基斯坦少女馬拉拉和印度反童工運動領袖薩蒂亞爾希剛在挪威奧斯陸領取諾貝爾和平獎,再次喚起世界對兒童及青少年權益問題的高度關注。儘管兒童及青少年權益的推展仍有漫漫長路,但當我們細心閱讀馬拉拉這位歷來最年輕諾貝爾獎得主的故事,定會發現近年在世界各地冒起的年輕力量,並不是偶然的現象。

來自接壤阿富汗邊境的巴基斯坦北部省份斯瓦特(Swat)的馬拉拉,一直受到恪守回教原教旨主義的塔利班的暴力威脅。塔利班嚴禁當地女性單獨外出,亦不容許女孩接受學校教育。馬拉拉的父親是當地著名的知識分子,開設專門接收女學生的學校。由於他未有按塔利班要求停課,因此不斷受到死亡威脅。

但他們一家沒有畏縮,馬拉拉的父親仍不時在巴基斯坦報章撰寫文章,公開塔利班的恐怖罪行,馬拉拉亦以筆名替英國廣播公司(BBC)撰寫網誌,揭露塔利班民兵的暴行及她對局勢的觀察,包括對巴基斯坦政府及軍方的不滿,而說得一口流利英語的他們更成了長駐伊斯蘭堡之的外國記者的寵兒。

十二歲開始,馬拉拉當上了當地「兒童大會」(District Child Assembly)的主席,而在她擔當主席兩年期間,曾多次在政府和非政府組織面前分享她對兒童權利議題的關注。傳媒訪問和公開演說令她聲譽日隆,取得多個國際青年獎項,惜青年領袖的角色令她成為塔利班的眼中釘。2012年10月,塔利班成員開槍襲擊正在乘搭校巴的馬拉拉,受重創的馬拉拉被送往英國治療,並奇[康復,其不畏強權及暴力的精神感動全球,聯合國更將其生日定為「馬拉拉日」。

壓迫愈大 反抗愈大

事實上,類似的故事不止在巴基斯坦發生。西亞及北非的茉莉花革命,正是因為2010年12月一名26歲突尼西亞青年自焚而觸發。值得留意的是,突尼西亞較鄰近國家繁榮穩定,甚少出現如此大規模的示威,但連串大規模街頭示威遊行及爭取民主活動,終致本阿里政權倒台。

更為港人熟悉的例子當然包括由大學研究生林飛帆、陳為廷等人領軍的台灣太陽花學運。這次不僅是台灣歷史上首次有民眾佔領國會,成功迫使國會暫停召開備受爭議的「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相關黨團會議,年輕人積極參與政治,標誌茈x灣進入後藍綠對峙的新世代──台北市長選戰中得到「首投族」大力支持的獨立候選人柯文哲以高票當選便是顯例。

上述的故事,尤其馬拉拉的一節,正好說明年輕力量正在左右全球大局。然而值得提出的問題是,是什麼令他們的影響力日益壯大?

無可否認,年輕人的最大力量,正是他們初生之犢不畏虎的勇氣,以及他們沒有政治包袱的純潔。

初生之犢 無畏無懼

馬拉拉16歲生日當天,正是槍擊後她首次公開演講的日子。面對來自世界各國的500名青少年,她在聯合國主講的題目為「書和筆,才是全世界最強大的武器」,宣傳教育的意義和重要。而在剛過去的諾貝爾獎頒獎典禮中,馬拉拉堅持要與有共同抗爭經驗的同學一起領獎,希望藉此帶出「為女孩發聲」的信息。她亦指出:「我想為國家服務,我的夢想是希望我的國家能變成發達國家,讓每個孩子都有接受教育的機會。」

對世事採取直觀的回應也許未夠成熟世故,但簡單的要求正好擊中問題骨節眼兒──當美國總統奧巴馬邀請馬拉拉到白宮作客時,馬拉拉毫不忌諱直接要求奧巴馬停止派出無人機襲擊巴基斯坦目標,以免傷及無辜平民,惹起民眾反抗,激化恐怖主義。馬拉拉亦向媒體表示希望自己完成英國的課程後能從政,並立志成為巴基斯坦總理,以改善青少年地位。真誠的態度和直接的言辭,恰似濁流中的一道清泉,令不少成年人為之動容。

文︰周子恩老師

 
 
今日相關新聞
集師廣益﹕馬拉拉的啟示
善用科技 靈巧多變
[顯示全部題目]

 
廣告 advertisement
廣告 advertisement
 
 
 
 
主頁 ,  誠聘 , 待聘 ,
房屋出租  ,  招生  , 
服務  ,  買賣  ,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