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新聞網海外版-明報加東版(多倫多) - Ming Pao Canada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 前往新版面 ]
 
主頁    要聞     加國新聞     地產新頁     中國     國際     港聞     經濟     體育     影視     副刊    工商專業    股市行情  
即時新聞網 ·  醫事網 ·  車網 ·  樂在明廚 ·  置業頻道 ·  FAN club ·  分類網 ·  特刊專區 ·  香港股市行情
   
 
圖片
放大
 
放大
 

其他新聞
破欠盈餘40億 張宇人促撤250元年費
政改列2022改良 建制派存疑
放風打破悶局 政府目標已達
狄志遠赴京撐袋住先 民主黨鬧分歧
中聯辦酒會 泛民暫僅郭榮鏗獲邀
[顯示全部題目]

[昔日明報]

 
港聞
 大嶼北新界北研建新市鎮
26年後激增65萬戶 小家庭大趨勢

【明報專訊】《施政報告》提出探討本港在2030年後的長遠規劃,規劃署昨日正式啟動名為《香港2030+:跨越2030年的規劃遠景與策略》(下稱《香港2030+》)的研究,為期兩年。規劃署披露,未來住戶數目將由目前的240萬戶大增至305萬,逾26年間政府需覓地建屋安置新增的65萬家庭。政府消息透露,研究在北大嶼山及新界北發展兩個新市鎮,因應本港經濟發展趨向,預留土地發展服務業或新興產業,如資訊科技產業等。

因應經濟趨向 發展服務業或新興產業

政府大約每10年制訂一次全港規劃發展策略,上一次是2007年發表《香港2030》,勾勒本港至2030年的發展框架,最終報告建議開發新界東北,即現時備受爭議的古洞和粉嶺北新市鎮計劃。

《施政報告》宣布啟動2030年後的規劃,規劃署昨正式啟動《香港2030+》研究,稍後將招標委託顧問做一系列規劃研究及評估,預料研究於兩年內分階段完成,其間會邀請公眾及專業界別參與。

戶數增幅高過人口 住宅需求大

根據昨公布的研究大綱,規劃署指統計處最新推算,本港人口由現時719萬增至2041年的847萬,增加128萬人,年均增長0.6%;但同期住戶數目以更快速度增加,由240萬增至2041年的305萬,年均增長0.8%,反映本港分戶及小家庭組合成為趨勢,對房屋、經濟及社區設施等用地需求愈趨殷切。

《香港2030+》研究仍未有具體文件推出,但規劃署指研究將以提供優質生活環境、提升經濟競爭力,以及加強與世界及香港內部的聯繫為基礎。

政府消息人士稱,《香港2030+》研究主要建議發展兩個新發展區,包括大嶼山及新界北發展區。為應付住屋需求,政府消息指本港家庭平均人數已由過去超過3人跌至現時2.9,反映小家庭是大趨勢,需要的住宅單位數量較以往多,已足夠觸發政府更新長遠規劃。

兩新市鎮料容10萬計人口

據悉,政府內部正研究在小蠔灣及新界北發展新市鎮是否可行,因兩地面積廣闊,預料可容納10萬計人口,但仍需考慮交通基建、社區配套等多方面因素。

這兩個區域的發展先後及方向,消息人士指要取決於本港經濟及社會發展,若至2030年繼續以發展金融或商貿等服務業為先,便順理成章在現時商業區附近尋找土地擴大發展,擴展大嶼山可應付有關需求。政府提出在大嶼山東面的中部水域填海,可提供大面積土地建立新商業區,並透過基建將港島、大嶼山及新界西北連接。不過,若本港改為重點發展新興產業,如創新科技等,則可選擇先發展新界北,因新界北土地更廣及更靠近內地。

劉炳章﹕可討論發展小部分郊野公園

大嶼山發展諮詢委員會成員劉炳章認為,政府可善用大嶼山現有基建及配套作進一步發展,未來配合中部水域人工島、欣澳及小蠔灣等一帶填海,可成為長遠本港規劃發展的重心區域。他說,面對住戶數目增幅速度快,社會有需要討論更多開發新土地措施,包括是否可考慮發展一些低生態價值的綠化帶,甚至是小部分的郊野公園。

另一委員哈永安表示,政府已提出於大嶼山北面的小蠔灣填海,作經濟及房屋發展,並於東北面的欣澳填海發展為休閒及旅遊用途,配合港珠澳大橋等多項基建落成,相信大嶼山10年後會成為本港經濟亮點。他建議政府亦可於大嶼山設立專上學院及培訓中心,為當區帶來就業機會,並成為本港另一核心區域。

■明報報料熱線﹕inews@mingpao.com / 9181 4676

 
 
今日相關新聞
大嶼北新界北研建新市鎮
政府「不因政治停長遠規劃」 學者﹕勿犧牲環保
小蠔灣考慮設鐵路站 上蓋起樓
[顯示全部題目]

 
廣告 advertisement
廣告 advertisement
 
 
 
 
主頁 ,  誠聘 , 待聘 ,
房屋出租  ,  招生  , 
服務  ,  買賣  ,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