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新聞網海外版-明報加東版(多倫多) - Ming Pao Canada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 前往新版面 ]
 
主頁    要聞     加國新聞     地產新頁     中國     國際     港聞     經濟     體育     影視     副刊    工商專業    股市行情  
即時新聞網 ·  醫事網 ·  車網 ·  樂在明廚 ·  置業頻道 ·  FAN club ·  分類網 ·  特刊專區 ·  香港股市行情
   
 
圖片
放大
 
任曉平在為小鼠換頭。
放大
 
哈醫大教授任曉平
放大
 
任曉平與卡納維羅。
放大
 
世界上首位換頭術志願者。
放大
 
意大利神經外科專家賽吉爾·卡納維羅,擬於2017年與中國團隊共同執行全球首次換頭手術。(網上圖片)
放大
 

其他新聞
東莞新倒閉潮 1年倒閉4000廠
傳江蘇長電打進蘋果供應鏈
殭屍企業將遭清理
深圳店名「ISIS」遭拆招牌
順德土豪村賣地 每戶最少分400萬
[顯示全部題目]

[昔日明報]

 
中國
 中國醫生擬操刀人類首例換頭術
換過老鼠頭 將換狗頭

今年8月,意大利著名醫生卡納維羅宣布,全球首例「換頭」手術時間確定在2017年12月,中國醫生任曉平參與「換頭術」。

從此之後,任曉平就成了炙手可熱的人物。換頭,在長期從事複合組織移植的任曉平看來,這並非天方夜譚。在此之前,他已經進行了長達6年的老鼠實驗。他表示,經過「換頭」的老鼠,最長活了1天。

「換頭術」究竟是炒作還是現代醫學的高峰?近日,任曉平接受了記者的採訪,回應各種質疑。

1996年之前,任曉平一直是哈爾濱市第一醫院手顯微外科的骨幹。直到他去到美國路易斯維爾大學醫學院,世界著名的手顯微外科中心深造,才對復合組織移植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過往歷史

醫學界從未放棄「換頭術」研究

「換頭術」很多人覺得是天方夜譚。但在任曉平看來,這並非異想天開,是完全可行的。

記者:「換頭術」聽起來聳人聽聞,真的可行嗎?

任曉平:這是個嚴肅的科學話題,怎麼會是異想天開。早在一個世紀前,一位美國臨H醫學醫生就曾嘗試過。1950年,前蘇聯科學家弗拉基米爾·戴米科夫也進行了「換頭」實驗,但沒有成功。1970年,美國凱斯西儲大學醫學院的神經外科醫生羅伯特·懷特,將一隻恆河猴的腦袋移植到了另一隻猴子身上,但動物很快就死了。最近幾十年,全世界的醫學界一直未放棄對這個項目的研究。

記者:有沒有志願者願意參與「換頭術」?

任曉平:有啊。現在我手奡N有多個志願者。比如骨科的高位截癱患者,常常最後都走向死亡,沒有任何辦法治療。還有一些先天遺傳疾病,到醫院堻怮幙摁薱ㄢ搕ㄓW來了,但是腦袋是非常健康的。

記者:「換頭術」的重要意義在哪堙H

任曉平:當前,世界上從事異體復合組織移植的醫學家寥寥無幾,這是一個新領域,也是醫學領域公認為終極難度挑戰的難題。這項重大前沿臨H研究的意義在於,挽救那些目前不能治愈、瀕臨死亡的患者生命。「換頭」手術可以治愈許多此前無法醫治的疾病,譬如脊髓損傷、癌症和肌肉萎縮性疾病,同時為尋找抗人類老化方案帶來不可估量的幫助,這將極大地改變人類發展的進程。

手術難點

「換頭」手術面臨三大醫學難題

任曉平說,頭部移植之所以長期以來被視為醫學禁區與極限,是因為其涉及到中樞神經再生、免疫排斥、缺血再灌注損傷等一系列醫學難題。

記者:「換頭」手術的過程是怎樣的?

任曉平:前提是要為患者找到一個被診斷為腦死亡、但身體器官非常健康的捐贈者,也就是供體。手術第一步,要將受體的頭部和供體的身體放置在一起;第二步,醫生會解剖頸部周圍的組織,並用一把特別鋒利的刀切斷脊髓;第三步,患者的頭顱會移植到捐贈者的身體上,醫生將把兩者的肌肉和血管連接起來。整個手術要持續30多個小時。術後,患者將被麻醉長達一個月,以便讓頭部和身體完全長到一起。之後,醫生會在合適的時機喚醒患者。

記者:「換頭術」在醫學技術上有哪些難點?

任曉平:「換頭術」有三道難關。一是中樞神經再生。主流醫學理論認為,中樞神經細胞是不可再生的組織,也就是說,中樞神經細胞從生到老逐漸減少,不像其他組織細胞一樣可以再生。而移植手術不可能不觸及中樞神經,是否能夠重新連接好傳達大腦中樞的信息,讓它在新的身體上繼續發揮功能,是通過PEG(聚乙二醇)粘合劑結合電刺激還是幹細胞或者其他生物因子,目前在實驗上還沒有最後的突破。二是免疫排斥反應,頭比手更為複雜,如何做到免疫,也是一大障礙。三是大腦缺血再灌注損傷問題,大腦缺血時限為4分鐘,否則會造成不可逆的功能性損傷甚至死亡。大腦功能的喪失就會直接導致手術的失敗以及新生命的「癱瘓」。

老鼠換頭 最多只活1天

此前,有人批評任曉平,說他不夠嚴謹。他澄清說,自己從來沒說過「換頭術」是一件可以輕易完成的事,「這是一項全新的研究,頭部又是人體最特殊的複合組織,沒有任何過去的研究可以參照。」

記者:聽說你目前主要為老鼠換頭,有成功過嗎?

任曉平:之前我已經花了六七年時間,從生物學模型設計到完成上千例小鼠實驗。經過精密設置實驗方案,老鼠換頭後最多活過1天。這些年,因為實驗「犧牲」的老鼠有幾千隻。即便是給老鼠換頭,也並非是「一刀切」,而是需要一點點解剖,一般完成一個小鼠模型要7個小時。當然,老鼠換頭成功了,不代表人換頭就能成功,接下來,要在更大的動物身上實驗成功,才算突破,才敢在人身上進行手術。

記者:用大動物進行實驗,是什麼大動物,猴子,還是狗,還是其他?

任曉平:我們正在考慮用大動物完成臨H前實驗研究。靈長類動物,狗,都有可能進行實驗,接下來有可能用性情比較溫順的食蟹猴來做實驗。

記者:技術上的難點是否有突破?

任曉平:針對中樞神經是否再生的問題,我們研究發現,脊髓神經纖維再生可能不需要100%的連接,只需要部分成功聯通就可以滿足基本的生理需要。在防止排斥反應方面,實驗研究也證明,小鼠在頭身重建中,腦的最佳切取平面,在鼠腦「人字縫」3毫米處,我們正在尋找有效的抗排斥方法。缺血再灌注損傷方面,受體與供體的解剖由兩個團隊一起做,控制好時間,將受體的頭部在「搬」之前與供體通過「管子」相接,這樣雖然「搬運」時受體與身體分離,但與供體相連保證循環不會中斷。這個問題現在基本解決了。所以說,這個不是腦外科的手術,是多個專業和學科的整合。

倫理問題

換頭之後的這個人是誰?

任曉平說,作為醫學家,先是拯救人的性命,其次才是考慮倫理的問題。意識是誰產生的,他就是誰。

記者:「換頭術」也面臨蚋敺ン蛢z挑戰,如換頭後這個人是誰?

任曉平:倫理學關於人的認同,主要是體現在以腦為主體的部分,意識是誰產生的,他就是誰。而個體的自我接納,需要進行心理層面的調適。複合組織移植後不存在認同問題,這是已被現代醫學和社會所認同和接受的事實。至於可能的下一代問題,這在倫理學上也是有所參照的,人工受孕也可能生出與名義上的父母沒有血緣關係的孩子。

任何一項前沿技術,在它成功之前總是面臨風險,這種風險和問題不可能指望在技術成熟前全部解決。將來,隨荍瑋N的成熟,全社會和學界自然會隨之形成一整套行為准則和判斷標准。

記者:也有批評聲音說,「換頭術」臨H研究,從方向上就是錯誤的。

任曉平:這種指摘是毫無道理的。我說過,「換頭術」可以挽救很多在現有的醫學條件下不可能治愈的患者的生命,是一項在現代醫學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探索。怎麼會是方向性錯誤呢?

作為醫學家,你的責任是什麼?首先是拯救人的性命,其次才是考慮倫理的問題。現在的處境與20年前我們開始第一例人體手移植手術時差不多。就在那場手術之前,學界許多權威人士,甚至路易斯維爾大學醫學院手顯微外科中心內部近半數醫生都反對,認為技術不成熟。但隨茪漜噹茪滼N的成功,許多當初持反對意見的醫生也改變了看法。

「中國進行」

中國具備做手術的潛在實力

意大利醫生卡納維羅在今年8月表示,中國可能是實施這項手術的最佳地點,因為中國醫療團隊不僅有傑出的組織能力,還有豐富的團隊作戰能力,而任醫生是全世界唯一能領導這個項目的人。

記者:換頭之後存活多久算手術成功?

任曉平:很難說出一個準確的標準。世界上首例心髒移植手術的患者,心髒移植後存活了兩周,就算成功,但就是有了這兩周,才有了後來的存活幾十年。「換頭術」後,能和正常人一樣,有清晰的意識,具備語言、活動能力,就算成功了。

記者:國外醫生為何要將這「世界首例」手術放在中國進行?

任曉平:這項手術有人願意選擇在中國做,說到底,還是中國近年來在這個領域的臨H和基礎科學研究實力強勁,在世界上處於高水平,具備做這樣手術的潛在實力。

出名困擾

其實很多都是未知數

自從被卡納維羅宣布將成為世界上首位執行「換頭術」的操刀醫生後,任曉平成為炙手可熱的人物。對他「炒作」的批評也隨之而來。

記者:「出名」是不是給你帶來了不少困擾?

任曉平:我是一個比較低調的人,在還不成熟的情況下,我不想過度吹噓自己團隊的進展。實際上,關於手術,什麼時候做,在哪堸窗A目前都是未知數。一些媒體在報道上也有些偏差,說得好像這項手術隨時都可以進行一樣。

記者:現在有沒有一個時間表,這個「換頭術」什麼時候能進行?

任曉平:「換頭術」現在還沒有明確的時間表,要看研究進度,「兩年」是最理想的進度。

記者:一直在進行的這個項目研究,是否有科研經費上的壓力?

任曉平:這是一個前沿醫學研究課題,非常需要得到國家層面的經費支持。我之前也申請過國家973項目支持,但沒有成功。哈醫大對我們團隊的這個項目非常支持,前後投入和即將投入近千萬元。如果國家能給予更多的支持,集中優秀人才和優勢資源,這個項目就有可能更快取得重大突破,我希望國家對這個項目的投入能更大一些。

「換頭術」概念自從提出開始,就受到了業界的廣泛質疑。不少業內人士表示,「換頭術」只是一個大膽的想法,一個博人眼球的噱頭,根本不可能實施。

「換頭術」只是博人眼球的噱頭?

北京大學醫學人文研究院王一方教授表示,「換頭術」面臨茈角j的醫學倫理問題,首先就是換頭者和供體的認同問題。換頭者將頭移植到別人的身體上後,他究竟是原來的他,還是成為了一個全新的另外一個人,他又會如何認知自己。他與他的家人朋友能否認同這個身分?如果他還具備生殖功能,那麼生殖細胞來源於供者軀體,孩子的父親或者母親究竟是誰?

廈門大學器官移植研究所所長齊忠權也表示,就目前的技術而言,同種異體脊髓的功能重建和再生,複雜的倫理問題將是兩個不可逾越的鴻溝。

清華大學第二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陳國強也表示,「換頭術」就是將一個人的腦袋移植到另一個人身上,換頭之後思維還是本人的。根據現在的技術水平,在換頭之後並不能保證脊髓功能一定就能恢複,所換的脊髓合適不合適也是一個問題,這才是重要的問題。

此外,換頭時血管雖然可以接上,但神經卻不一定能接上。雖然現在已經在動物身上做了不少換頭的實驗,但在動物身上所做的實驗並不一定在人身上就有用。

中山大學器官移植專家王長希教授也表示,「換頭術」是無稽之談。這樣的手術太超前,沒有可能成功。而且,即使接受手術的病患本人同意,也涉及謀殺,在倫理上更加不可能。

國際神經修復學會創始主席黃紅雲也表示,「換頭術」只是一個大膽的想法、一個吸引眼球的噱頭而已。他表示,與其把精力放在「換頭術」這種不知猴年馬月才能實現的夢想上,還不如將更多財力和精力用於脊髓損傷後的神經修復研究更有意義。

 
 
今日相關新聞
中國醫生擬操刀人類首例換頭術
[顯示全部題目]



引用明報

引用明報(加拿大)內容收費準則:(包括:報章,各類附刊,數碼及任何名下之內容)

文字:每100字(含標點符號) 30元
特別內容如獨家新聞,名家約稿等另按情況收費

圖片:每張50元
獨家,合成圖片,圖樣設計另議。

凡未於收費表列明之項目而屬明報(加拿大)內容者,引用者請先行查詢收費。

舉報剽竊內容獎勵辦法:

凡舉報可能剽竊明報(加拿大)內容者,若有關舉報能成功令明報(加拿大)追討有關費用,在扣除追討費用後,舉報者可獲有關金額的15%作為酬勞。

 
廣告 advertisement
廣告 advertisement
 
 
 
 
主頁 ,  誠聘 , 待聘 ,
房屋出租  ,  招生  , 
服務  ,  買賣  ,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