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聽圖說:土產史 土瓜灣
【明報專訊】「Made in Hong Kong」(香港製造)的品牌是質素保證,令港人引以為傲,但Made in Hong Kong的發源地,原來在土瓜灣,你又知道嗎?土瓜灣以往是低下階層居住地,工廠林立,從家庭式「微工廠」,至橫跨該區十三條街的大型廠房都有。一個小小的土瓜灣,承載茪@個時代的工業夢。
1930年代,香港製造業興起,「Made in Hong Kong」外銷至美加等地,「香港」二字變成國際品牌。當時土瓜灣一帶工廠種類很多,現時土瓜灣為人熟悉的唐樓「十三街」,前身其實是南洋紗廠,製作本地棉紗再出口海外。
1959年,因為本地人口暴漲,南洋紗廠改建為唐樓,即現時的十三街唐樓群。唐樓群地下為商舖,樓上為商住兩用。「十三街」是十一條直街和兩條橫街的統稱,直街以有吉祥兆頭的動物作名,包括龍圖街、鳳儀街、鹿鳴街、麟祥街、鷹揚街、鵬程街、鴻運街、蟬聯街、燕安街、駿發街和鶴齡街,深具濃厚的中國特色。南北兩邊的橫街為木廠街及馬頭角道,由於十三街屬私人地方,政府只有管理權沒有業權,無法檢控違泊,所以地舖大多轉型為車行。
在馬頭角道對面的紅磚牛棚藝術村同樣是歷史遺物,被古物諮詢委員會評為二級歷史建築。牛棚前身為馬頭角牲畜檢疫站,是檢疫和屠牛的地方。工業亦應運而生,如曬牛皮、製牛骨粉、用牛皮和牛骨提煉明膠及生產藥物膠囊,周遭臭氣熏天,直至1999年上水屠房啟用,檢疫站才正式關閉。其後2001年牛棚翻新及改建成牛棚藝術村,分拆租給藝術團體或本地藝術家做工作室,同時保留昔日餵飼槽、飲水池等,融合保育和藝術發展。
文:曾卓盈
圖:曾卓盈、資料圖片、網上圖片
[語文同樂 第47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