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庫:媒介描述的社會階級

[2021.05.10] 發表
無邦q視經典劇集《壹號皇庭》系列共5輯,在1992至1997年播映,之後不時重播。劇集一方面開創了律政主題的劇種,亦令觀眾建立起對專業工種及中產生活的想像。
ViuTV劇集《無限斜棟有限公司》,盧慧敏(左起)、陳卓賢及黃定謙飾演「斜棟青年」,將一家已停業的偵探社改為解決各類繁雜問題的事務所,助人尋人、尋物、示愛、教仔等。
《妙手仁心》劇集系列,除了醫生救人的場景,令觀眾印象深刻的還有一眾醫護角色工作後到高級場所消遣的情節。
《廿一世紀社會階級》以英國廣播公司(BBC)的「英國大型階級調查」為基礎,從經濟、社會、文化深入探討階級的演變過程及對社會的影響。

【明報專訊】「我]呢班打工仔/一生一世為錢幣做奴隸/齛堥祗W折墮講出嚇鬼/咪話無乜所謂……」歌手許冠傑這首《半斤八兩》,1970年代面世以降,都讓不少基層市民甚有共鳴。年代不同,曲風或許迥異,但本地獨立樂隊my little airport的《邊一個發明了返工》、《公司裁員三百人》仍然訴說香港打工一族的辛酸。《壹號皇庭》和《妙手仁心》是1990年代經典的電視劇系列,劇中呈現律師及醫生等專業人士的工作職志、浪漫激情,還有品味生活,透視香港中產夢。

文:鍾曉烽@火星媒體Mars Media Academy

圖:資料圖片、劇照、網上圖片

媒介一直塑造我們對社會階級的想像,日常談吐中,我們也少不免用社會階級——「基層」或「中產」、「打工仔」或「老闆」來描繪、理解甚至解釋具體的生活經驗。然而,媒介與階級的關係,不止是內容選材,更包括怎樣「準確」、「合理」呈現不同階級的處境,還有媒介消費和生產所牽涉的社會不平等問題。是次〈火星庫〉,筆者會引用社會學的觀點,討論媒介涉及的階級問題。

◆火星百科

再現社會階級 兩種分析角度

關於媒介如何再現(represent)社會階級,媒介社會學家基本上有兩種分析角度。第一種角度認為,媒介應該「準確」反映不同社會階級的真實生活經驗,所以分析的焦點,主要落於媒介內容有多大程度符合社會整體的階級分佈,以及內容會否為某社會階級帶來負面或正面評價。打個比方,如果有電視台不斷歌頌某些社會賢達的奮鬥故事,而刻意沒有記錄社會底層的所見所聞,我們大概可以說:這間電視台十分「離地」,甚至只為權貴服務。

第二種角度批判性更強,相信媒介內容受限於各種明文或不明文的規則,在製作過程中,媒體會篩選和剪裁,「說故事」的方式影響受眾接收、理解和演繹箇中意義。依此思路,媒介絕不可能客觀地報道所有階級的生活狀G,也無法單靠所謂正/負面二分,來界定媒介再現階級想像的優劣,因此媒體工作者有權利集中、全面呈現某些社會階級。事實上,第二種觀點受不少社運媒體採納,認為這種進路更能提高大眾對社會階級的認知,進而推動更公平的社會變革。

要深入了解媒介呈現與階級的關係,除了解讀媒介呈現,我們同時需要分析媒介生產(media production)的環節。英美的實證研究指出,不少媒體工作者主要來自中產背景,其自身經驗、價值都影響了其理解其他社會階級的眼光,進而影響生產媒介內容的過程。英國社會學家大衛?赫斯蒙達(David Hesmondhalgh)認為,除了階級文化和機構運作邏輯,亦要仔細留意更廣的社會因素,怎樣扭曲、忽略社會階級的媒介再現,尤其是政治經濟制度和官方政策如何交織成誘因結構(incentive structure),驅使製作者迎合某社會階級的利益。

■火星習作

文首提及,媒介十分影響我們對社會階級的想像,但不同年代的打工仔女故事,縱使主題相近,箇中細節仍值得慢慢咀嚼。同理,老闆和上司的形象也許出現不少變化,甚至好些新出現的工作形態,就如早前ViuTV播出自家製作的劇集《無限斜棟有限公司》所描繪的香港斜棟青年。另外,來到數碼年代,我們再不是被動的消費者,只要能夠上網,懂得基本技術,人人都可以參與內容生產和發布過程,講述你、我、他或她的勞動者故事。試試比較不同時代的媒介內容,分析當中打工仔和老闆的形象。

◆學做打工仔女?——你的觀影筆記(表)

■火星讀物

Good Taste?

媒介消費與階級

某周末,你的朋友瑪莉帶你欣賞一齣前衛實驗電影——40分鐘空鏡無剪接,主角間艱深晦澀的「日常對話」,配以冷暖色無間斷交疊……你發覺不是味兒,完全搞不懂為什麼這齣電影竟會獲得國際影展的評審大獎。映後,瑪莉說這齣電影其實是向某法國電影大師1970年的作品致敬,當中的鏡頭運用、跳剪、蒙太奇手法,還有一系列歐洲電影評論雜誌……她娓娓道來,你心堨u想回家與父母看《愛?回家》,期待明早到樓下茶餐廳喝杯達叔的絲襪奶茶,翻閱報紙的星期日副刊。

「品味洁A大家唔同隉C」驟看起來,品味似乎只是個人喜好,但法國著名社會學家皮埃爾.布迪厄(Pierre Bourdieu)認為,品味(taste)其實標示、維持甚至強化階級差異,植根於經濟不平等。一般來說,我們都認為階級只是基於經濟條件差異來劃分,例如收入、工作性質、財富等,經常被用作界定階級地位的指標。布迪厄指出,階級差異固然是經濟性,它的展現方式卻是文化性,隱藏在我們日常的消費當中。值得注意的是,布迪厄並非指不同的社會階級有相應的消費模式,而是某些品味更被社會認可(socially legitimate)。他指出,資產階級將他們的品味,透過學校教育、家庭和藝術體制,化成屬於所有人的品味,令我們覺得某部分知識、教養、興趣、學歷資格——也就是「文化資本」(cultural capital)更值得追求。我們或會很自然地覺得,莎士比亞的作品是經典文學,網上潮文不堪入目;相較跳街舞,父母更應該培養孩子彈鋼琴;喝紅酒比奶茶檔次高多了,甚至某種喝紅酒的方式才是「正統」。

參考布迪厄的階級理論,英國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教授麥克?薩維奇(Mike Savage)在《廿一世紀社會階級》(Social Class in the 21st Century)一書中,運用民意調查和訪談數據,深入分析英國當代的階級分佈,以及社會不平等的問題。此書中,薩維奇仔細區分了兩種文化資本——高雅(highbrow)和新興(emerging),前者由學校、家庭等舊制度傳授和認可,後者則由年輕一代透過社交媒體、新專業工種構成的場域流傳和認受。例如,香港近年不少年輕人愛喝精品咖啡、聽獨立音樂,向飲紅酒、聽意大利歌劇的傳統中產生活「耍手擰頭」。薩維奇認為,高雅資本相對老化,而新興資本在未來更有力量,改變我們怎樣劃分社會階級。因應英國的情G,薩維奇和研究團隊把當地社會分為7個階級,當中最高層的「精英」(elite)和最底層「不穩定無產者」(precarait)最值得關注。如果有興趣了解7個階級的具體意思,就不要遲疑,讀讀這本小書。

[通通識 第714期]

更多教育
Road to 5**:Inadequate equipment for online learning
【明報專訊】Amid the pandemic, classes have been suspended for a long time, ... 詳情
概念解碼:空氣污染
【明報專訊】空氣污染威脅人類健康,常見的空氣污染物包括一氧化碳、二氧化氮、臭氧、懸浮粒子、二氧化硫和鉛。衛生防護中心指出,人體長時間接觸二氧... 詳情
每周焦點:中英法稱願助印度  紅十字會:南亞正成疫情新震央
【明報專訊】■4月22日(現代中國、全球化、公共衛生) 印度新冠病毒疫情肆虐,確診個案持續急增,多次打破全球紀錄,海外陸續發現多宗來自... 詳情
互動魔鏡:學冥想
【明報專訊】基督教香港信義會深信學校二年級盧爾諾(Lewis,圖右)照的不是普通鏡子,是神奇「魔鏡」。在「魔鏡」前,沒有耐性的Lewis卻能... 詳情
STEAM足[:對鏡冥想認識情緒
【明報專訊】便攜式互動與冥想鏡(PIMM)是香港教育大學文化與創意藝術學系副教授洪強博士結合藝術與科技的作品,鏡中設置了鏡頭,配合軟件,照鏡...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1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Ka Ming Lui | Executive Chief Editor: Richard Kwok Kai Ng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 Tel.: (416) 321-0088 | Fax: (416) 321-5377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