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角度——病患者的心理健康:治療

[2021.05.25] 發表

郭詠觀醫生(Dr. Jason Kwok)

患病、尤其是患上重病時,加上需要接受繁複的治療方案會影響患者的情緒和心理健康,甚至會出現焦慮和抑鬱,在什麼情況下患者要就診求醫呢?若出現以下的症狀更應盡快求診:

(一)憂慮和抑鬱的感覺比以前曾經歷過的恐懼、擔憂和哀傷更嚴重;

(二)隨?時間的過去,憂慮和抑鬱的感受並沒有好轉;

(三)影響與家人和朋友的關係、工作和興趣;

(四)感覺生命再沒有意義、或有拖累其他人的感覺。

患者可能並不感覺自己患上焦慮或抑鬱症,因為他會認為症狀是由身體的疾病引起、或責備自己懶惰或脆弱,所以親友應向患者解釋,並提醒他尋求援助並不是軟弱的表現。

有人在面對焦慮和抑鬱時以保持忙碌作為應對的方法,這為某些人是有效的、但為其他人卻可能會使他們感受更大的壓力和令他們更疲累。很多時焦慮和抑鬱並不是以不開心和恐懼的感覺顯露出來、而是會引起身體上的症狀,例如身體疼痛、頭痛或失眠等。

有時與親友(尤其是可信任的人)交談就能舒緩不良的情緒反應,他們可幫助患者安然渡過這段艱難的日子,但若這不奏效,應盡快向醫護人員求助。當身體患有疾病時,為焦慮和抑鬱尋求救助有時是困難的,因為:

(一)患者會覺得情緒上的困擾是理所當然,並認為對此是無能為力的;

(二)患者不想讓自己看來不感激悉心照顧他的醫護人員,並好像向他們抱怨;

(三)患者不想因承認自己難於適應而影響對原來疾病的治療;

(四)患者覺得醫護人員已忙於治療身體的疾病、而未能對焦慮和抑鬱等症狀付出時間和精力;

(五)患者覺得醫護人員會較專注在身體的疾病、而非情緒的問題…等。

不是因為我們明白有些重病患者會感受焦慮和抑鬱而忽略這個問題,醫護人員需要照顧患者健康的每一方面,包括情緒上的困擾,他們可以在多方面提供援助和施以適當的治療:

(一)了解患者的憂慮和擔憂;

(二)讓患者更了解自己的身心狀況、病情的進展和治療的方案等;

(三)讓患者述說自己的感受;

(四)決定是否需要接受治療、和治療的方案…等。

治療焦慮和抑鬱有多個不同的方法,大致可分為:

(一)心理治療(Psychotherapy)、又稱談話療法(Talk Therapy):治療能幫助患者更清楚認識情緒上的變化和影響,治療師幫助患者尋找能更好應對個人感受、思想和實際問題的方法。有些人在能與人談論自己情緒上的問題和困擾就覺得輕鬆舒適,但有些人卻需要較長的時間。

(二)藥物治療(抗抑鬱藥物):抗抑鬱藥物能舒緩患者的情緒困擾,令他們能再享受生活的樂趣、和使他們能更有效解決自己情緒的問題,不過,服用藥物通常都不是立刻見效,很多時要在服用藥物兩、三個星期後才感覺明顯的改善,但其他的症狀可能會在較短的時間有改善,例如焦慮症狀的減輕、睡眠質素的改善等,此外,藥物可能帶來或多或少的副作用,所以,患者不要自行減低藥物的劑量或停止服用藥物,而是應定時覆診,將實情告訴醫生,讓醫生調整藥物的劑量、或可能需要轉換另一種藥物。

更多健康醫事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1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Ka Ming Lui | Executive Chief Editor: Richard Kwok Kai Ng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 Tel.: (416) 321-0088 | Fax: (416) 321-5377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