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圍「中」:一粒荔枝三把火

[2021.05.28] 發表
圖a

【明報專訊】俗語有云「一粒荔枝三把火」,那三顆荔枝是不是有九把火呢?

「一粒荔枝三把火」原來最初不是指荔枝「熱氣」,而是指荔枝很好吃。宋代詞人蘇軾(又稱蘇東坡)愛吃荔枝,更在詩中表達對荔枝的「愛意」,詩句「日啖荔枝三百顆」後來則慢慢演變成坊間流傳的「一粒荔枝三把火」。荔枝清甜可口,從古到今,都有很多荔枝迷呢!

■小提示

荔枝雖然美味,但不能吃太多呢!

蘇軾:日吃300顆

蘇軾愛吃荔枝,更豪言願意一日吃300顆,不過小吃多滋味,大家要注意勿過量進食呢!

蘇軾的七言絕詩《惠州一絕》中,有句「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便是「一粒荔枝三把火」的起源。蘇軾任官時曾因事被貶(即被降職)至嶺南地區,其間在廣東省惠州初嘗荔枝,有感其味道驚為天人,便寫詩記念。他先寫《四月十一日初食荔枝》,對荔枝極為讚嘆,後來再寫《惠州一絕》,說荔枝美味得很,更能一日吃到300顆荔枝,要是長期留在嶺南地區當個嶺南人也不錯呢!

楊貴妃:一見「荔」就笑

荔枝有一品種名「妃子笑」,出處與唐代名美人楊貴妃有關。楊貴妃非常愛吃荔枝,到了盛產荔枝的時節,就希望常常吃到荔枝。由於當時的皇宮位於長安(即現今的西安),當地沒有新鮮又美味的荔枝,唐玄宗為了討楊貴妃歡心,常命人用快馬從南方「快遞」至皇宮,確保荔枝以最佳品質讓楊貴妃享用。唐代詩人杜牧有次路經離宮(即皇宮以外的宮殿)時有感而發,寫了《過華清宮》絕詩三首,第一首的其中一句言:「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意思指一匹為博妃子歡心的快馬前來,引起煙塵滾滾,可沒有人知道當中盛載的是荔枝。當時杜牧寫詩為抒發對唐玄宗和楊貴妃縱情驕奢生活、不體恤民情的不滿。後人就根據此詩,將荔枝的其中一品種命名為妃子笑。

白居易:為荔枝「打卡」

唐代詩人白居易也愛荔枝,更曾為荔枝畫像!荔枝曾名「離枝」,意指當它離開生長的本枝後,若不趁新鮮吃,品質不消幾天便會大變。由於不能久藏,令這水果更為珍貴!白居易曾在盛產荔枝的地方任官,當他看見新鮮出產的荔枝,不急茼Y,反而先找人畫下荔枝最新鮮美麗的樣子,他又寫了一篇《荔枝圖序 》來介紹荔枝,當中提及:「若離本枝,一日而色變,二日而香變,三日而味變;四五日外,色香味盡去矣」,意思是荔枝離開本枝不足五天,色香味就會消散呢!

白居易的舉動又像不像現代人「相機食先」的行為呢?

■知多點

香港也屬嶺南地區

嶺南,是由包括越城嶺、都龐嶺、萌渚嶺、騎田嶺、大庾嶺組成的五嶺山脈以南的地區,當中覆蓋了廣東省、香港、澳門等地,而中國南方盛產荔枝,是廣東省的名物之一呢!

■學一學

真有300這麼多?

食物安全中心指出,因為荔枝含有兩種可抑制人體產生葡萄糖的天然化學物質,過量進食荔枝可能會引發「荔枝病」(即出現低血糖的症狀),我們不應空肚進食荔枝,而孩童更不能每天吃超過5顆。可是,蘇軾卻說他要每日吃300顆?一個人當然難以一天吃這麼多荔枝,蘇軾之語實為誇張的寫作手法,在文言詞句中,數字除了表示實際的數量,有時也用作虛數,以表達「非常多」的意思。

■語文小錦囊

簡介

鍾敬文(1903-2002),曾任教於北京師範大學,被譽為「中國民俗學之父」,著有《民間文藝》、《民俗文化學》,另有散文《荔枝小品》、《湖上散記》等。〈荔枝〉為其中一篇散文,當時他吃過荔枝後一時感興,便寫下介紹荔枝的文章。(圖a)

節錄

你們有不曾見荔枝的朋友嗎?我想總該不會有吧。因為至少你們是可以從罐頭的食物堥ㄗ鴘滿A雖然在那堛漱w經少變了形態,而且僅僅是它的肉身。若你們萬一有不曾見過它來的,那麼,你們要從文字堥D滿足時,最好是去看白居易那篇簡短的《圖序》。因為他寫的雖不必十分相像,但總算得其近似了。(聽說宋朝的蔡襄,做過一部《荔枝譜》,不知內容說的怎樣。我既沒有見過,也就不便多說了。)

我們這裡荔枝上市的時候,大約正是在大地如火爐般熱烘著的五六月。這時,楊梅、李子等,已經漸漸過去,黃皮子,山梨等,又多俗而寡味,荔枝總算是一種當行出色的水果了。我們當日影已斜的午後,或銀月初上的黃昏,獨自的或多人的,坐在那清風徐來,綠陰如蓋的樹下,吃茬o一顆顆晶丸般的荔枝,比起古人「浮瓜沉李」的故事,不知誰要風韻得多?猶記得數年前曾以荔枝一筐,饋送某女郎,簡上附以詩云:「眼前三百堪銷夏,纖指無勞雪藕絲。」實在的,這種風味即比之杜甫所盛稱的「公子調冰人,佳人雪藕絲」,也何須多讓呢?

吾粵有著名的荔枝灣,其地荔枝夾岸,白蓮滿塘,相傳是南漢時候的昌華舊苑。每當夏季,荔枝繁結,避暑遊人,雲簇於此。我數年前客居廣州,正值歲暮天寒,不是它輕紅高掛,招徠遊客的時候,所以無緣打槳一至其地,暢嘗所謂仙城風味。這件事,現在回想起來,還覺得有些可惜呢。

——節錄自鍾敬文〈荔枝〉

■學一學

設問句

鍾敬文在文首問「你們有不曾見荔枝的朋友嗎?」,然後自己作答:「我想總該不會有吧。」這種自問自答,是「設問句」的句式特點,以提出問題來引起讀者興趣,再由作者自行解答。作者這樣做是為了吸引讀者注意呢!

■試一試

你也試試以設問句開首,介紹一種你喜歡的水果吧!

[智叻中文Smarties' 第468期]

更多教育
時事中文:食安知多點
【明報專訊】■新聞事件 竹篙灣16人腹瀉 衛署換飯商 早前荃威花園R座居民因同廈有菲傭感染變種新冠病毒,陸續被送入竹篙灣檢疫中心... 詳情
答案
【明報專訊】■閱讀理解 1. B 2. i. 成本有限,衛生署就每個飯盒的招標價不高於30元 ii. 有少鹽少糖等限... 詳情
人生教練:負荊請罪 廉頗
【明報專訊】廉頗是戰國時代趙國的名將,根據《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他曾帶領趙軍攻打強大的齊國,並奪取陽晉,從此威名遠播。其後,秦王得知趙國... 詳情
【明報專訊】■文:麥曉帆 今天星期天,小芬正在家的後院玩,突然天上亮出一道閃光,一架大小像巴士的宇宙飛船出現在空中,徐徐降落在小芬面前...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1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Ka Ming Lui | Executive Chief Editor: Richard Kwok Kai Ng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 Tel.: (416) 321-0088 | Fax: (416) 321-5377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