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留樹木 荔枝窩「農林間作」種咖啡豆有成果

[2021.06.20] 發表
港大團隊戚曉麗表示,荔枝窩以有機及生態友善方式種植多種農作物,包括咖啡豆、薑、無基因改造木瓜,以及冬瓜(圖)等,希望建立多元化及具生產力的耕種模式。(賴俊傑攝)
荔枝窩復耕多年,港大團隊5年前將之轉型,試驗以「農林間作」方式耕種,並挑選種植「耐蔭」的咖啡豆,將農耕與生態結合。(賴俊傑攝)
荔枝窩農地荒廢數十年,生長了不少大樹,港大試驗以「農林間作」方式耕作,在樹蔭下開發農地耕種,避免砍伐大量樹木,但要挑選「耐蔭」的農作物耕種,例如咖啡豆及薑等。(賴俊傑攝)
港大2013年開始在荔枝窩推動復耕,透過與村民合作,租用農地以供非村民耕種,形成一種新的鄉村社區。(賴俊傑攝)
除了推動復耕,港大團隊去年在沙頭角禁區成立「本地廚房」,為荔枝窩生產的農作物加工,長遠希望建立經濟產業鏈,建立一個品牌,有助鄉郊社區可持續發展。(賴俊傑攝)

【明報專訊】擁有逾400年歷史的客家村落荔枝窩,自2013年推動復耕,並利用當地資源生產醃製食品、手工製品等,建立「荔枝窩製造」品牌。為進一步推動鄉郊可持續發展,負責活化計劃的港大團隊近年試驗「農林間作」,保留農田樹木,種植「耐蔭」植物如咖啡豆及玉薑等農作物,令耕種與生態並存;去年設立食品加工場,為農產品加工,希望將本港的再生農業提升至足以維持當地社區經濟的生產規模,令鄉村經濟可持續發展。

港大團隊:種經濟價值較高作物

荔枝窩是本港最早復耕的新界村落之一,港大團隊最初在荒廢數十年的農地復耕,種植傳統農作物如稻米及蔬菜,後來試驗其他經濟價值較高的農作物,以及研究以生態友善的方式耕種,結合農耕與環境。

港大公民社會與治理研究中心高級項目經理戚曉麗說,昔日荔枝窩廣種稻米,故復耕初期亦種植傳統農作物,但發現稻米重金屬含量較高,估計與農地荒廢多年有關,故後來只保留小部分農田種米。而由於荔枝窩的農地荒廢數十年,已長了不少大樹,團隊認為可以試驗外國近年流行的「農林間作」方式耕作,於5年前挑選了咖啡豆為主要農作物。

現有700棵 颱風山竹險令作物全

戚曉麗稱,最初計劃種咖啡豆,身邊不少人「潑冷水」,質疑本地氣候是否適合種植,但她指本地處於「咖啡帶」的亞熱帶地區,相信適合咖啡豆生長,亦可試驗以「農林間作」方式耕種。現時荔枝窩種植了700棵咖啡樹,其他農作物包括冬瓜、薑、白蘿蔔、木瓜等,當中以咖啡豆生長速度最慢,2018年遇上超強颱風山竹,幾乎全軍覆沒;直至去年有數公斤咖啡豆收成,經本地咖啡師作中度烘焙,生產了小量掛耳式咖啡包。

設本地廚房加工農產品 冀建產業鏈

戚曉麗稱若今年天氣理想,至少會有50公斤咖啡豆應市。推動復耕8年,戚曉麗發現不一定要照搬昔日模式,「M家點會有咁多人手開梯田種米?」她認為要復育新界村落,要視乎當時社區環境,才有機會持續發展。

除了咖啡, 港大團隊去年在沙頭角禁區成立「本地廚房」,為荔枝窩生產的農作物加工。

港大公民社會與治理研究中心項目經理游慧瑜表示,本地農產品往往缺乏食品加工業支援,只能為農產品基本加工,例如製作醃製食品、薑粉、木瓜乾等;團隊希望透過設立本地廚房建立新的農作物加工模式,進一步將農產品商品化,長遠建立產業鏈,亦有助進一步活化鄉郊社區以推動可持續發展。

經營8年,荔枝窩的活化鄉村計劃獲得肯定,去年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區文化遺產保護獎」頒發新設的「可持續發展特別貢獻獎」。連同荔枝窩活化項目,本港過去20年有21個項目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頒發「亞太區文化遺產保護獎」,而荔枝窩是當中唯一一個非建築項目獲獎。評審稱該項目「將遺產保育的觀念從往常偏重物質性保護轉為兼顧活態遺產,並展現於各種保育形式之中」。游慧瑜稱荔枝窩沒有一間村屋被列為歷史建築但獲獎,反映保育不應局限於建築物。近年本港曾獲獎項目包括南豐紗廠(2019年)、藍屋建築群(2017年)等。

(城市保育)

更多港聞
廢紙回收價「封底」 近七成拾荒者不知
【明報專訊】不少長者及基層靠拾荒維生,環保署去年9月起推行全港廢紙收集及回收服務計劃,承辦商需以不低於指定價格向前線收集者回收廢紙,至今9個... 詳情
警多區掃違規處所 一酒吧16歲負責人被捕 搗無牌吧賭檔 拘277人包括阮民安
【明報專訊】警方一連兩日展開代號「雷霆21」及「犁庭掃穴」行動,巡查全港各區多個處所,搗破6間無牌酒吧、8個非法賭檔及兩個違規經營的派對房間...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1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Ka Ming Lui | Executive Chief Editor: Richard Kwok Kai Ng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 Tel.: (416) 321-0088 | Fax: (416) 321-5377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