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選擇留守 公民科活用通識經驗

[2021.08.30] 發表
將由通識科過渡至公民科的周老師(左)期望學生在公民科媥Ш斐L重不同人的意見,達至原來通識科的目標。另一通識教師羅潔玲(右)新學年不會任教公民科,轉教新的選修科,她說會沿用通識教學方法,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林靄怡攝)

【明報專訊】推行逾10年的高中通識科周三(9月1日)起由國情內容佔多的公民與社會發展科(公民科)逐步取代。雖然通識科將走進歷史,但有教師認為在此科累積的經驗不會因此驟然消逝。有將過渡至公民科的通識教師稱,會致力令課堂變得有趣,冀學生有得茪屁l,可透過新科多接觸世界,尊重不同人意見,達至通識科的目標。另有新學年不教公民科、轉教全新選修科的通識教師稱,會參考通識教學方法,以多元活動促進學生自主學習。

「尊重別人意見 就是通識科目標」

新學年高中4核心科改革,其中通識科改動最大,將逐漸由公民科取代。部分教師面對課程改革,內心五味雜陳,離開杏壇,在通識科耕耘逾10年、任職中學通識科主任的周老師則決定留下來,助同科教師過渡轉型:「始終公民科是新科,要預備教材、要適應課程,科主任不做由誰做?」

公民科教師將率先教授有關香港主題,涉《基本法》、《港區國安法》等法律內容。周老師說,「我們科組只得一個目標,就是令學生上這堂不覺悶……希望學生享受課堂,『有牉迅U』」,並啟發他們思考,讓學生學會尊重不同人意見,即通識科課程目標。不過她說,教師尚未掌握公民科考評要求,教學方法需時摸索,初時授課或先讓學生閱讀及消化教師提供的資料,再找問題答案。

有意見認為學生在公民科的思考空間不及通識科,周老師引述教育局官員稱,教師在課堂可談國家的負面事及失誤,「只要我們(教師)沒扭曲事實,在認識有關事實後,下一步可提出改善國家的方法、貢獻國家,我估這樣教是安全的,而我們以往都這樣教學生」。不過她承認,因應近年教育生態,有教師在通識科已避教部分課題,亦有教師擔心日後或觸碰當局對公民科的前設。

談國家負面事實非扭曲 相信未觸紅線

公民科內容及課時較通識科減半,所需教師人手隨之減少,部分通識教師未能過渡至新科。中學教師羅潔玲2005年起執教鞭,16年來任教通識科,因應校方安排,新學年她不教公民科,轉教其校新設、高中選修的旅遊與款待科。

羅說旅遊業、酒店管理等專業知識對其而言不止全新,而且艱深,6月起她猶如學生般提荇款科課本自學,同時研究該科課程指引、教育局網上教學資源等,她亦參加過局方舉辦的課程詮釋研討會。由零開始建立旅款科知識,羅卻沒嘆困難:「等於以前學(通識科)新議題,一帶一路我都不懂,我咪自己學。」

通識自主學習精神 可用於其他學科

旅遊與款待科在羅任職的學校屬全新科目,由她一人負責,這個暑假她需包辦教材、簡報等。羅亦向該科前人請教教學方法,她說很多前教師建議可按教科書及歷屆試題授課,俗稱向學生「塞書」,不過她自己在教學方法上「返唔到轉頭,因為(教)通識並非如此」,故希望在旅遊與款待科讓學生自行蒐集資料、做匯報等,亦會考慮安排校外活動,務求貼近以往通識教學方法,促進學生自主學習。

明報記者 黃焯謙

更多港聞
【明報專訊】新學年公民與社會發展科(公民科)在中四級先推行,惟經教育局審閱的教科書未趕及推出。中學校長會主席連鎮邦昨日於商台《政好星期天》稱... 詳情
NFC表帶電子支付  將可自由綁定信用卡
【明報專訊】非接觸式電子支付普及,但要拿出拿入信用卡或八達通卡,或用手機程式載起QR Code,始終會花點時間。有港商多年來研發NFC表帶應... 詳情
【明報專訊】拍拍寶科技行政總裁梁嘉威認為,使用NFC表帶、手鏈、戒指等配飾產品來作非接觸式電子支付,伸一伸手腕就行,比起拿出拿入信用卡或手機... 詳情
尊子漫畫
【明報專訊】(請看附圖) 詳情
【Emily】曾俊華「炸雞上校look」睇君如新戲
【明報專訊】電影《媽媽的神奇小子》改編自殘奧徑賽金牌得主蘇樺偉同媽媽「蘇媽」嚗鬖撌鼴优G事,前財政司長曾俊華(薯片叔叔)上周六同屋企人入戲院...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1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Ka Ming Lui | Executive Chief Editor: Richard Kwok Kai Ng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 Tel.: (416) 321-0088 | Fax: (416) 321-5377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