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漂議員倡削單程證 洪雯:為社會帶來壓力

[2022.01.05] 發表
今屆立法會選舉有三分之二「新丁」議員,在貴州省出生的洪雯(圖)約20年前來港攻讀博士,其後留港工作至今逾20年前,她的廣東話仍未算流利,但她說從未覺得在港生活受歧視,認為生活上的摩擦在任何地方,與任何人都可能發生,亦不因為她的身分而出現。(蘇智鑫攝)

【明報專訊】新一屆立法會選舉「新丁」眾多,佔全部90名議員約三分之二,當中不少是「單頭議員」,即沒有政黨連繫,包括新世界發展研究主管、選委會界別議員洪雯。內地出生的她2000年來港攻讀博士,其後留港從事城市規劃、經濟發展研究工作至今,見證不少「中港矛盾」,她競選時提出單程證名額減半,由每日150人減至75人,問到建議會否造成另一種社會衝突,她接受本報訪問時解釋,建議是解決房屋問題的方法之一,稱政府增加土地房屋供應外也要控制需求,因此有需要改良單程證政策。

明報記者 馮樂琳

指單程證者較依賴社會福利

房屋問題 增土地亦要控需求

俗稱單程證的《前往港澳通行證》自1982年開始由內地簽發,其間爭議不少。洪雯的競選政綱之一是改良單程證制度,稱單程證來港者的勞動參與率、教育程度、就業收入等,較香港平均水平為低,但對社會福利的依賴卻較社會平均水平為高,認為單程證制度已成為社會不穩定的原因。洪雯受訪時稱,單程證者為香港社會帶來壓力,部分內地人以為來港可改變人生,有「不切實際的想像」,來港後後悔。

她認為,目前香港面對的房屋問題,不能單靠增加房屋土地供應解決,亦應從控制需求下手,適當改良現行的單程證政策,但不能忽視家庭團聚的需求。

不過,按公安部的簽發服務指南,申請資格主要與家庭團聚有關,包括港人的內地配偶、子女等;根據本港入境處前年初向立法會提交的資料,2019年首11個月獲批單程證者,近半以配偶身分來港,其次是18歲以下的未婚子女。

稱部分年輕人不想北上

籲轉換政策角度

近年政府經常鼓勵年輕人北上,建制派亦和應此主旋律。洪雯卻稱,特區政府不同資助計劃,「只是叫年輕人上去(內地)」,事實上部分年輕人不想北上,亦非所有人有能力北上創業,她提倡轉換政策角度,打通兩地政策,令在港年輕人可借助大灣區或內地市場,支持他們在香港的發展。她舉例,香港年輕人的直播、影片無法在大灣區播放,港人亦無法用內地平台,建議有特別渠道打通,讓年輕人在港也可接觸到內地市場。

洪雯又關注,年輕人出路狹窄問題,提倡發展「製造服務業」,例如是奢侈品售後維修服務、飛機引擎零件維修等,相信本港有優勢發展,稱能建立產業鏈,便可衍生不同工種,如奢侈品鑑定、手工藝維修等。

問到解決「發展」是否可解決年輕人對社會的不滿,洪雯認為不可能,但相信「絕對大大幫助解決年輕人對政府的不滿,甚至對國家的疏離感」,強調經濟基礎可決定政治生態,甚至影響政治穩定。

至於來屆立法會將會處理到的《基本法》23條立法,政府應如何諮詢及諮詢多久,洪雯認為政府需與本地市民、海外及在港的海外商會充分溝通,但稱立法不可能全部人同意,政府需準備立法會引起部分人反彈,甚至受國際制裁,她期望下一屆政府可完成立法工作。

(新丁議員系列)

更多港聞
【明報專訊】公營房屋需求殷切,房委會最新向城規會申請放寬粉嶺北新發展區第15區及東涌109區兩公營房屋地盤地積比率,其中粉嶺北第15區項目將... 詳情
市政局首名華人主席張有興逝世
【明報專訊】前市政局首名華人主席、前立法局議員張有興昨晨在家人陪伴下安詳在寓所與世長辭,享年99歲。張有份創辦的香港公民協會表示,對永遠會長... 詳情
大灣區GBA專題:港人「五險一金」全攻略
【明報專訊】內地社會保障及福利制度「五險一金」,是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失業保險、生育保險、住房公積金的統稱,自2020年底中央頒布... 詳情
尊子漫畫
【明報專訊】(請看附圖) 詳情
【Emily】議辦未上到網  阿狄話錯愕
【明報專訊】自稱「1:89」儱s思維社福界議員狄志遠(阿狄),噚日同民政事務局長徐英偉「坐埋一^」食晏。徐英偉鐪acebook上載同新思維...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2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Ka Ming Lui | Executive Chief Editor: Richard Kwok Kai Ng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 Tel.: (416) 321-0088 | Fax: (416) 321-5377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