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鄭解釋不戴口罩:市民或需感受我情緒

[2022.01.26] 發表
特首林鄭月娥多次在記者會、立法會答問會期間除下口罩發言,昨日她出席行政會議前回應,除下口罩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做法,稱香港市民需清晰聽到特首向公眾傳遞的信息,並感受其情緒,例如她正為疫情感憂慮,便不會輕鬆展現笑容。(曾憲宗攝)

【明報專訊】特首林鄭月娥在多場記者會及立法會答問會期間除下口罩發言,昨日她出席行政會議前回應,除下口罩是經深思熟慮的做法,並非偶然,她說香港市民需清晰聽到特首向公眾傳遞的信息,甚或需要感受她的情緒。多名醫學界專家認為不戴口罩增加感染風險,醫療衛生界立法會議員林哲玄則認為,林太身為領袖應該是帶頭和示範角色,在任何場合對人說話都應戴口罩。

政府專家顧問、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日前稱,若林太檢測陰性,同場其他人均有戴口罩,相信風險很低,但「唔戴口罩咁就唔係咁好」,並指專家及領袖要「以身作則」。

林鄭月娥昨日被問為何不戴口罩,她稱只在立法會及透過媒體向市民說話時不戴口罩,因為市民需清晰聽到特首向公眾傳遞的信息及感受其情緒,例如目前她為疫情憂慮,便不會輕鬆展現笑容。

建議特首戴口罩否? 張竹君:不評論

昨日疫情記者會,有傳媒問到「市民室內演講不戴口罩」的風險時,衛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表示,室內公共地方暴露時間愈長,感染風險愈大,若身處室內,除了進食都應戴口罩。問到會否建議特首在記者會戴口罩,張竹君表示不會評論個別人士情G。

林哲玄:記者會距離5米 可飛沫傳播

林哲玄認為,林太與記者會其他人最多只有4至5米距離,病毒可透過飛沫傳播,他建議超過10分鐘的會面都應戴口罩。他說,當局難以完全確保在場人沒受感染,戴口罩可保護他人及自己。林哲玄又指,林太身為領袖應是帶頭和示範的角色,在任何場合與人說話都應戴口罩,並建議若不想戴口罩說話,可考慮對蚚飺Y見記者。

呼吸系統專科醫生梁子超表示,在「動態清零」下或做好防疫的內部會議,可有條件除口罩發言,但長時間的室內記者會內,未必可靠空氣稀釋病毒,不戴口罩說話不太理想,而病毒的傳播距離則視乎病毒排放量、空氣氣流及「彩數」。他說,講者和現場受眾都戴口罩,口罩的保護率才達到最高,「口罩成功保護到社區,因為人人都戴」。

另外,民主黨在本月14日至23日訪問逾600名市民,65%受訪者認為本港「應該」或「十分應該」就病毒共存策略研究或準備,較去年11月同類調查增加23個百分點。民主黨醫療政策發言人袁海文表示,頻頻收緊社交距離限制市民生活,對香港不是好事,市民也不太可能無了期地等待不願打針的人。

明報記者

(新冠疫情)

更多要聞
咬甩趙家賢耳朵無業漢受襲 太古城衝突 6男涉「私了」控暴動傷人
【明報專訊】2019年11月太古城發生衝突,無業漢陳真當日持刀襲擊途人,上前調停的時任區議員趙家賢被他咬甩左耳,陳真其後疑遭圍觀的市民「私了... 詳情
【明報專訊】無邦q視前員工涉於2019年在網上連登討論區發帖,煽惑破壞港鐵閉路電視、罷買及「裝修」美心店舖,以及「火攻」無邦q視發射站,被控... 詳情
fb貼刀相稱掃賭檔 前區議員企圖恐嚇罪成
【明報專訊】元朗區前區議員何惠彬於2020年3月在facebook(fb)專頁上傳一把刀的圖片,聲稱會獨自「掃場」,趕絕區內非法賭博,早前否... 詳情
【明報專訊】外交部駐港特派員公署特派員劉光源在最新一期《紫荊》雜誌撰文,指過去一年面對反干預鬥爭形勢,外交公署在重大時間點明立場,先後發聲反... 詳情
【明報專訊】支聯會拒應警方國安處要求交出資料,前副主席鄒幸彤和常委共5人被控「沒有遵從通知規定提供資料罪」,其中梁錦威早前認罪,判囚3個月;...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2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Ka Ming Lui | Executive Chief Editor: Richard Kwok Kai Ng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 Tel.: (416) 321-0088 | Fax: (416) 321-5377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