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工作者:淨灘首見即棄木叉

[2024.04.21] 發表
「大便妹」上周到南丫島北角嘴淨灘,首次從海洋垃圾中拾獲木製即棄餐具,她說木或紙餐具可自然分解,限塑餐具有助紓緩海洋垃圾污染,但長遠減碳排放仍要減少使用即棄餐具。(大便妹提供)
環境教育工作者「大便妹」自2012年起淨灘,至今逾400次,據她觀察向香港內部海域的海灘較易累積本地垃圾,她以往到長洲東灣仔(圖)淨灘時拾獲大量即棄膠餐具。(大便妹提供)

【明報專訊】4.22走塑令木製即棄叉匙成為港人用餐日常,也快速成為沙灘垃圾。自2012年起淨灘、至今參與逾400次的環境教育工作者「大便妹」近日在社交平台稱,最近一次淨灘除拾到即棄塑膠餐具,更拾到兩支即棄木叉。她向本報表示,淨灘時見到木製即棄餐具是首次,因替代的紙或木製品可自然分解,認為管制膠餐具後有助紓緩海洋垃圾污染問題。木及紙餐具製作過程仍有碳排放,她期望港人長遠建立自備餐具習慣,享受方便的同時亦學會對環境負責。

「大便妹」稱意料內 管制膠餐具可紓污染

大便妹近3年起每周淨灘,據她觀察,向香港內部海域的海灘一般較多來自本地的垃圾,而即棄餐具飲管等漂浮能力較弱,較少從外地或內地漂至,一般來自本地。上周四(18日)她特意選擇到向內海的南丫島北角嘴淨灘,拾獲90多件即棄餐具,當中兩件木製,其餘膠製,另拾獲200多支膠飲管。

她說該灘人[較少,非「郊遊聖地」,相信垃圾是從附近隨潮汐漲退落在灘上。她說,在海洋垃圾中發現木餐具是預期中事,海洋垃圾狀G很能反映城市近G,舉例新冠疫情期間,本港沿海很快出現口罩或檢測棒等;而政府限用膠餐具,將有助減少難以分解的塑膠垃圾在沿海出沒。

「木餐具難代塑」說法 因非用於相應用途

大便妹留意到部分影片稱木製餐具難代替膠餐具,她認為這類熱話流傳或與網絡文化有關。她說,木及紙餐具未必不適用,癥結在有否把合適餐具用在相應用途,舉例應用木棒或匙羹而非紙飲管戳檸檬、選用竹筷子而非紙製匙羹食麵。她明白「方便是很吸引,用完不用負責任是一件很開心的事情」,但冀大眾理解「塑膠餐具確為環境帶來污染」。

(垃圾徵費)

更多要聞
【明報專訊】流感活躍度近日有回升之勢,本港出現今個冬季流感高峰首宗兒童死亡個案。該名8歲女童一向健康良好,上周三(17日)發病,發燒及咳嗽,... 詳情
「拷貝損壞」 《但願人長久》北京電影節撤映
【明報專訊】入圍第十四屆北京國際電影節的香港電影《但願人長久》,前晚傳出因「技術原因」取消放映的消息。有已購票觀憬騢穭W展示收到觀影平台短訊... 詳情
月薪1.5萬招見習紮鐵 俊和:市場價 工人稱工程減職位少 勞工團體:不排除有公司鋪路輸勞
【明報專訊】近期有建築工程公司以月薪1.5萬元招聘「見習鋼鐵屈紮工」,要求應聘者有中四程度及略懂讀寫中英文,被網民批評薪酬太低。俊和建築工程... 詳情
【明報專訊】下周三是五一勞動節,過去不少勞工團體會遊行表達訴求。工聯會、勞聯及清潔服務業職工會昨表示,今年不舉辦五一遊行。警方表示截至前日,... 詳情
小天瑜設靈 市民弔唁冀醫療事故水落石出
【明報專訊】在2020年疑因醫療事故變成植物人的8歲女童「小天瑜」周天瑜上月離世,遺體今早9時大殮及出殯,送往哥連臣角火葬場火化,其後會申請...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4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Ka Ming Lui | Executive Chief Editor: Richard Kwok Kai Ng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 Tel.: (416) 321-0088 | Fax: (416) 321-5377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