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醫普通門診7年貴四成 同一項目收費差距大 林哲玄:更應透明
【明報專訊】政府計劃明年提交立法建議,要求私營醫療機構就「基本服務項目」及「指明治療及程序」提供收費表;私家醫院亦須向病人提供服務費用預算。醫衛界立法會議員林哲玄昨公布私家醫生收費調查,顯示普通科門診、專科門診及手術費用較7年前均全面上升,而不同醫生對同一醫療項目收費差距大,「大腸鏡套餐式收費」中位數收費為1.1萬元,但接近最高的收費達2萬元,相差達80%。林哲玄認為差距愈大收費透明度理應愈高,以便市民明智選擇。
7年前中位數300元 最新420元
調查於2025年3至4月進行,為2018年以來首次再做同類調查,共收回512份有效問卷,其中381人專科醫生,127人非專科醫生,餘下4人沒提供資料。調查發現,7年以來醫生收費全面上升,漲幅多介乎20%至50%。普通科診金中位數420元,較7年前300元為高四成。專科門診診金中位數1000元,亦較7年前的800元高。中型手術外科醫生收費3萬元,上升五成,升幅最大。大腸鏡檢查11,180元,亦升49%。
立法會今日將討論提高私營醫療服務收費透明度措施,政府文件顯示,醫療收費「個案收費差距」幅度大,提出3項立法建議,包括要求私院就指明治療及程序提供價目表及收費預算,增加私院收費透明度等。林哲玄公布的調查亦反映政府提及的情G。
其中「大腸鏡套餐式收費」中位數為1.1萬元,第90百分位數為2萬元,兩者相距達9000元或近80%。2018年醫學會同類調查顯示,當時結腸檢查收費中位數為7500元,第90百分位數收費為1.07萬元,相距僅3200元或約四成。至於手術收費,以「住院套餐收費」差距較大,小型手術中位數收費為2萬元,第90百分位數4.5萬元,相差125%;超大型手術中位數收費為25萬元,第90百分位為67萬,收費差距為168%。
林:同一規模類別含多種手術
料實際差距較預期小
林哲玄稱,內鏡和外科手術中位數與第90個百分位數相差甚遠,但強調即使同一規模類別收費,亦可包括多種手術,故相信實際收費差距較數據預期的小。不過,他指大腸鏡檢查套餐式收費差距仍頗大,認為差距愈大,收費透明度理應更高,以便市民明智選擇。
同意或令醫生鬥平掀壓價風氣
倡醫生醫衛局網頁列明收費
至於收費透明度提高會否令收費較貴的名醫無生意,林哲玄認為應將茞朝I放於病人如資訊不足,會否「硬食」較貴醫療費;另一方面,病人考慮就診時過於茩咻炮O水平,會否引起反效果。林同意有可能令醫生「鬥平」引起壓價風氣,令病人接受更多不必要的治療,故實施政策需非常謹慎。
林哲玄建議,將來提供的醫療收費資訊應盡量簡明,並以市民體驗角度出發,「病人唔想見鱄蚋憟矷A見到咁貴先揀第二個,浪費診金」,倡應界定清楚醫生及醫院收費,並需於醫生或衛生署網頁列出,「入診所之前需要有概念」。他續稱,每個項目可舉出健康良好及健康相對較差的例子,從而列舉收費水平,幫助市民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