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看文史:俚(lei5)語(jyu5)

[2025.05.16] 發表
不少追星粉絲喜歡自製應援物品,支持偶像。「應援」(れよりモ)本是日語詞彙,意指為對方打氣、接應援助,本來除了偶像也常用於親人與朋友之間。

【明報專訊】2024年Google香港搜尋排行榜,「熱搜用語」榜首是師長大抵會「黑面」的SLDPK。這類語言受歡迎並不奇怪,皆因俚語(尤其髒話)本就是通俗文化的重要一環。不過再細想,粵語似乎又稍有不同——這個開放的地域,俚語既盛載舊日文化的活力,也擁有創新的魄力。

■揀

去年有內地人嘲英國餐廳中文「請移玉步」是亂用而被粵港人恥笑,反映這城既能全球罕見地每句話夾雜粗口,也不乏古雅日常用語的熔爐性質。雖說由早期三及第到現時口語當道下雅詞日趨少見,已深入粵語底層的雅趣倒未消亡,「係」、「諗」、「聞」、「渠」(佢)、「新婦」(心抱)、「旮旯」(卡啦)都源自古語用法,常用動詞如「飲」、「食」、「揀」、「畀」、「望」更比北方為宗的書面語「喝」、「吃」、「選」、「給」、「看」古老。這並非個別現象,中國方言有愈靠南便保留愈多古語的傾向,與政局及民族流動集中於北方有關。

■錢

各式展銷會的「一蚊」貨已是香港風景線,若置換成書面的「一元」則變味不少,用普通話的「一塊」更失精髓。看起來最俚俗,實則「文」(蚊)是古代貨幣單位,如《搜神記》卷三「出私錢萬三千文」,遠比「一塊」古老。而現時通用的,則是明清外國貨幣傳入後出現的「圓」——雖然大中華書面上用「元」,實際貨幣上寫的多是「圓」,連日本的「搳v、韓國的「?」*亦是「圓」的不同寫法,唯獨香港的紙幣近年走在最前一致用元。有趣的是,港人單說「yen」大家都會理解為「日圓」,但「搳v實際讀en(古為uen),則是另一種香港俚語了。

*中文稱「圜」是基於韓國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曾把貨幣改作「?」(圜,huan),實則後來已改回「?」(圓,won)

■勞

前年內地人流行在麥當勞道帶麥當勞外賣打卡,雖然兩個麥當勞英文不同,譯音卻同樣「圖文不符」——前者源自港督麥當奴(MacDonnell),1957年港府為避用貶義字而n/l不分改成麥當勞道,後者來港時亦襲用,以至現在全中國都叫「mji dgng lho」而不再像原音。這種中文「正讀」不像外文原音的現象在港並不罕見,另一常見例子是菲臘,港人慣性讀作貼近Philip的fei1 lip6,但亦令希臘(譯自Hellas)十個有九個讀錯(中大佘汝豐老師曾批評是不識字的錯讀)。既然提到麥當勞,不得不提其「發明」——把「飽」當成名詞,文盲亦從之。

■日

6年前日本改元「令和」時,本欄說到「濕滯」(正寫「簅╮v,日本作「??」)在日語保留茈j漢語交通阻塞的用法。看多了日本影視,會發現這類鮮見於書面語的漢語俗語用法在日語為數不少,例如「殺到」(大量湧至)、「破天荒」(亦可指行為大膽)、「疑心暗鬼」,與粵語同樣用於日常,翻查詞典更有熟語「一夜乞食」,意為突然變窮,儼如地道粵語用法。當然語言流動彰顯文化輸出,戰後日本文化稱霸亞洲下,從早期的「可愛」、「人氣」、「素顏」到近年無處不在的「放題」、「課金」、「應援」,在香港常用語找出日語蹤[已非難事。

■葉雨舟

(書呆子一名,喜歡反思中日韓歷史文化的種種,希望東方社會能重拾對東方文化的認識)

文:葉雨舟

圖:資料圖片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語文同樂 第775期]

更多教育
見聞識玩:「中國神獸」斑鱉
【明報專訊】斑鱉(粵音別)被指為「世上最孤獨的動物」,至今已知存活的不足3隻。然而,傳統中的斑鱉屬於神獸,象徵長壽和吉祥。 ■玩一玩 ... 詳情
【明報專訊】「尊業」,應為「專業」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 詳情
奇趣中華:中國名勝白山黑水
【明報專訊】長白山、黑龍江可統稱為「白山黑水」,它們的名字與天然環境及顏色有關。 長白山不止白色 長白山因主峰多白色浮石與積雪而... 詳情
穿越古今山:先生點稱呼?
【明報專訊】「先生、先生……」,遇上陌生男士,粵語會以「先生」稱呼,平常也會用「先生」指教師,而且「先生」也是古今皆用。 ■弟子與先生... 詳情
【明報專訊】1. 我 2. 我 3. 你 4. 你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5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Ka Ming Lui | Executive Chief Editor: Richard Kwok Kai Ng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 Tel.: (416) 321-0088 | Fax: (416) 321-5377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