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委放蛇網購狗 全欠黃紙疑無牌繁殖 獸醫指網購貓狗患病比率較高
【明報專訊】不少港人飼養寵物,部分選擇循網絡或社交平台購入貓狗。消費者委員會與漁農自然護理署今年初合作研究網購寵物現象,佯裝顧客接觸疑於網上兜售狗隻的13個社交帳戶。結果揭示,全數帳戶皆沒有或未能出示售賣和繁育牌照,以及由漁護署簽發、俗稱「黃紙」的《狗隻繁育者聲明書》黃色副本。消委會透過向本地獸醫進行問卷調查,結果顯示網購貓狗患病比率均顯著高於購自寵物店的貓狗。漁護署稱正調查該13個帳戶,倘涉違例便會執法。
消委會昨公布的網購寵物及「寵物釣魚詐騙」研究,分成神秘顧客調查及獸醫問卷兩部分,其中前者針對13個社交帳戶。消委會表示,今年1至4月從多個社交平台揀選18個帳戶後,派員佯裝顧客在疑似出售犬隻的帖文下留言,成功與其中13個賣家溝通;而該13個帳戶的帖文皆沒明言是否賣狗,「一般要求留言者私訊進一步溝通」。
九成賣家疑涉內地走私等
現時法例規定,任何人如欲賣狗,必須領有動物售賣商牌照等相關牌照或許可證,並須遵守狗須滿10周大並附有「黃紙」等條件。惟調查結果顯示,約九成賣家疑涉內地走私或本地無牌繁殖或販賣;13個帳戶皆沒有或未能出示相關牌照及「黃紙」,其中5個聲稱幼犬在本地繁殖的帳戶承認並非本地持牌繁殖者,另有5個則聲稱狗來自內地。此外,10個帳戶表示沒依例為狗植入晶片,亦非所有賣家均能提供疫苗接種紀錄即「針卡」。
漁署跟進調查:有證據即執法
漁護署回覆查詢表示,目前仍在跟進調查該13個帳戶,倘發現違反《公眾衛生(動物及禽鳥)(售賣及繁育)規例》的情G及掌握足夠證據,將會採取執法行動。署方續稱,會定期及突擊巡查,確保動物售賣商和狗隻繁育處所遵守牌照條件及營業守則;並設有專責調查小組,恆常監察網上有關動物售賣及繁育活動的廣告及處理投訴,並主動調查懷疑個案,包括部署「放蛇」行動。
問卷調查方面,消委會及漁護署分析112名獸醫填寫的問卷,了解他們過去12個月臨H診治新購買貓狗的經驗。結果發現,每10隻接受診治諮詢的新購買貓狗,平均分別4.7隻狗及5隻貓購自網絡,數量皆多於寵物店。而每10隻網購貓狗中,分別有5隻狗和5.5隻貓患有疾病或處於不良狀態(見表),較寵物店貓狗存在更大健康風險。網購貓狗亦較常出現缺乏適當的疫苗接種紀錄、年齡及品種與飼主描述不符等情G。
消委籲重罰非法網售動物
消委會署任總幹事何應富表示,網上兜售寵物的賣家大多無法提供合約或收據,「如果真的出事、貨不對辦或詐騙,都難以追究」,呼籲消費者避免網購寵物,亦應優先考慮領養。消委會亦建議政府加強監管網上非法販賣寵物、加強執法,並考慮加重違法者的刑罰。
明報記者
(消委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