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滿大削電動車稅惠 馬斯克再轟法案
七國集團(G7)上周六(28日)發表聯合聲明,宣布美國和其他成員國達成協議,建立「並行制度」,讓美國跨國企業免受2021年「全球最低企業稅率制」部分條款約束。該協議成為特朗普政府一大勝利,惟同時引發國際社會對全球最低企業稅率制的前景產生疑慮。
2021年,在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的支持下,逾135個國家和地區達成共識,向跨國企業徵收15%最低企業稅率,以防止避稅行為。根據G7和美國達成的協議,美國企業將受惠於新方案,僅需向美國本土繳稅,無論利潤來自美國本土或海外,毋須再被其他實施全球最低企業稅率制的國家加徵額外稅項。美方則同意從特朗普稅改法案《大而美法案》中刪除具爭議的第899條「報復稅」條款。該條款原本賦權美國對被認為採取「歧視性」稅制國家的企業或投資者徵收報復性的附加稅,曾引發多國擔憂或致全球稅收戰。
G7聲稱,協議可為國際稅收體系帶來更大穩定性及確定性,並避免各國互相報復。美國財長貝森特稱,協議換取美方撤回報復措施,未來10年可為美企節省1000億美元(約7800億港元)海外稅款。
經濟諾獎得主批犧牲中小企利益
不過,協議引發廣泛批評。非牟利組織「稅務正義聯盟」政策主管邁因策爾批評G7「草率讓步」,將令全球最低企業稅率制「名存實亡」。他說:「美國正試圖以施壓方式令自己獲得豁免,這會令相關稅制完全失效。一艘船如果船身穿了一個美國般大的洞,是浮不起來的。」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斯蒂格利茨(Joseph Stiglitz)更批評協議「向跨國企業利益低頭,犧牲中小企與全球市民利益」,質疑政府放棄財政收入,尤其在當下時勢尤其難以接受。
(金融時報/法新社/路透社/中央社/中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