甯漢豪:研北都直接批地機制 毋須每次經行會 第四季起兩片區先招標 定價顧市場承受力
【明報專訊】政府計劃下半年就北部都會區發展的「片區試點」招標,發展局長甯漢豪接受港台訪問時透露,會在今年第四季、即10至12月起陸續推出「洪水橋」及「粉嶺北」兩個試點招標,至於新田科技城則會在明年招標。她強調,政府定價時會考慮市場承受能力,若市場表現偏軟,定價自然不可能過分進取;並且不排除向產業直接批地,稱不要有「心魔」認為當局與企業個別談判便等於不透明。有立法會議員及測量師表示,政府可透過靈活及彈性方式批地,以減省開發商起始成本壓力。
籲除「心魔」 直批非等於不透明
甯漢豪昨就7至9月季度賣地計劃會見傳媒時表示,政府爭取今年底推出至少一個北都片區招標,因新田科技城尚未完成徵地工作,首兩個招標項目相信會是「洪水橋」及「粉嶺北」。她說,現時因仍需分析及與市場溝通,未能透露招標條款等細節,踏入第四季展開招標前會有公布。
甯接受港台節目《上任三周年》系列專訪時表示,早前已收到22份意向書,估計片區招標反應不錯,不擔心流標,強調政府定價會考慮市場承受能力,若市場表現偏軟,政府定價自然不可能過分進取,形容雙方有「很微妙溝通」。
除片區公開招標,政府亦不排除在北都向產業直接批地,甯漢豪提到會研究機制,或毋須每次經行政會議審批,舉例或可諮詢行會可否批出「大框架」,再將審批權轉授予部分政策局。她強調爭取產業落戶香港,必須有競爭力、具彈性,以新加坡及內地為例,也是按個案決定是否直接批地。
稱市場歡迎按實際用途規模補地價
另外,甯漢豪接受有線新聞訪問時提及,市場歡迎「按實補價」發展北都,即發展商以實際用途及發展規模計算補地價,而非按地皮最高可建樓面面積計算,變相降低成本。她說當局會研究可否在條款訂明,要求確保發展商使用餘下面積。她認為,北都地方大及產業眾多,設立管理局未必實際,開發商除發展住宅用地,亦要興建公共設施和發展產業用地,她相信對開發商仍具吸引力。
議員測量師撐靈活批地 省起始成本
民建聯發展事務發言人、新界北立法會議員劉國勳表示,歡迎政府向產業直接批地,因過去以價高者得方式批地,未必讓最適合發展的產業取得用地。他促請當局為片區試點招標時,透過靈活及彈性方式批地,並要「貼市」考慮,除早前提出分期付款支付地價外,也可研究特長租約或合股方式,減省開發商起始成本壓力。
香港測量師學會上任會長林家輝表示,支持政府靈活處理片區試點招標,包括可由政府成立公司與開發商合股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