灣區熱搜:情緒經濟走高 港粵合璧看好 76%「00後」去年花5000至1萬元
【明報專訊】前段時間泡泡瑪特旗下玩偶Labubu火紅,揭示內地以情緒價值推動的消費經濟潛力巨大。《南方都市報》早前公布的《「情緒經濟」社會認知度調研報告》顯示,97%受訪者看好情緒經濟未來發展,其中又以年輕人尤甚。面對這波新型消費浪潮,廣東省玩具協會長陳黃漫表示,香港設計師具國際視野,配合廣東完備生產鏈,可將創意結合商品,提升情緒價值,推動消費。
明報記者 蔡宛均
該項調研於5月24日至6月6日以線上形式進行,共收回44,461份年齡層介乎50後(1950至1959年生)至10後(2010至2019年生)的受訪者問卷,其中80.14%過去一年曾因情緒需求而消費。這4.4萬多名受訪者中,以80後及90後人數最多,佔總受訪人數77.78%。
情緒消費涉及的種類繁多,包括潮玩/谷子(二次元作品周邊)產品、寵物、國乙遊戲(女性向國產遊戲)、演唱會、銀髮經濟及養生等。另據內地產業數據研究網站「中研網」的《2025情緒消費研究報告》,今年中國情緒消費市場規模將突破2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又以線上情感服務、盲盒、寵物相關消費增速顯著。
商品文娛佔多 90後重心情00後為社交
情緒消費對經濟的推動日益顯著,整體而言最多人選擇消費的還是商品及文化娛樂(見表),但消費偏好在性別、年齡等不同群體分野鮮明。調查報告顯示,80後消費時注重實用價值,傾向解壓類玩具和超大包裝零食;90後更看重心情,傾向潮玩和演唱會等娛樂產品;多數00後則認為社交需求是情緒消費的主要目的,如透過購買二次元文化相關產品以獲得認同、結識同好。內地泛二次元服飾品牌「三分妄想」聯合創始人葉涵璐認為,現代社會人們比任何時候都渴望通過特定符號尋找認同,如二次元愛好者看到有人佩戴某些動漫周邊,性格內向的他們可能會直接上前打招呼,兩個陌生人因此連結,「從中也衍生出一種新的(消費)模式:cos(cosplay,角色扮演)委託。即因為喜歡的是虛擬角色,所以委託人讓被委託人進行換裝角色扮演,並陪伴委託人逛街、遊玩」。
開支方面,過去一年情緒消費1001至5000元的受訪者佔比最多,有42%。而從年齡層細分,00後比90後更願花錢,88.65%的90後受訪者過去一年情緒消費支出低於500元,但76.47%的00後受訪者過去一年支出高達5001至10,000元。另外,性別也帶來情緒消費偏好的差別,女性傾向虛擬體驗如心理諮詢、情感互動等,男性則更偏向情緒類的文化娛樂消費,例如26歲蔡小姐每晚都要開啟女性向國產遊戲《戀與深空》的「陪伴系統」陪蚞Е腄A「學習累了還能點擊屏幕,聽帥哥鼓勵我」。
女性傾向心理情感 男性愛情緒文娛
對於情緒經濟的發展,高達97%受訪者看好未來潛力,可見情緒消費為相關產品服務帶來巨大機遇,廣州市政協譚宇新早前建議,廣州作為中國動漫產業的重要基地,應加強品牌形象(IP)版權保護和市場規範,打造更完整動漫產業鏈。廣東省玩具協會長兼潮玩分會長陳黃漫則認為,香港擁有國際市場、信息及經驗,香港設計師亦更具國際視野,可考慮以香港創意結合廣東完整的產業鏈,提升IP產品的情緒價值,進一步推動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