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長最大」漢光演習結束 藍委:釀恐慌
【明報專訊】台軍年度漢光演習歷經10天9夜於上周五(18日)結束,時間、規模均為歷屆之最,並動員2萬2000名後備軍人參與。身兼台灣三軍統帥的賴清德表示,與漢光同時進行的包含今年首度實施的城鎮韌性演習,再次深化全社會防衛韌性。代表金門的國民黨立委陳玉珍質疑,當局可能藉機渲染「亡國感」卻「物極必反」,造成社會恐慌。
綜合中央社、《聯合報》等台媒報道,陳玉珍指出,這次「見軍率」提高,不過也可能讓老百姓覺得「我們離戰爭更近了」。她認為民進黨若想操作「亡國感」,恐怕已物極必反,早已沒有效果。國民黨前立委林郁方批評,賴清德一邊宣揚「團結月」,另一邊推動大罷免,難以自圓其說。
台學者:「城鎮韌性演習」仿效北約
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副教授林穎佑表示,今年漢光演習加入灰色地帶襲擾應對,例如在捷運龍山寺站、善導寺站的演練是假定解放軍小部隊直搗台北政治經濟中樞,守軍以輕步兵快速應對,顯示當局從過往預想「大軍攻台」,轉為設想解放軍可能以第五縱隊、突擊隊等多重方式進攻。林穎佑認為,今年將萬安、民安演習合並為「城鎮韌性演習」與漢光演習同時舉行,是台灣仿效北約組織實踐「全社會防衛韌性」的重要一環。
台國防安全研究院委任副研究員揭仲表示,今年漢光演習未見大量運用無人機,日後應成為重點。安全台灣學會理事長楊太源表示,各兵種、各作戰區各自演練,少見聯合作戰。颱風「丹娜絲」月初對台南等地造成嚴重破壞,陳玉珍批評當局忽略安置民眾、災後搶救等演練。林穎佑表示,軍方面對颱風打亂進度仍持續演習,但無法全力協助救災,應對複合式危機將是下一個階段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