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遏車企價格戰 惠譽料本季需求受壓
【明報專訊】惠譽發表報告,指中國當局介入以遏制內地汽車行業長期持續的「價格戰」,標誌茖T車行業的一個關鍵轉折點。新的監管立場促使汽車製造商縮減大幅折扣及汽車貸款促銷,短期內或將抑制第三季需求。不過,若價格預期出現逆轉,加上新能源汽車稅費減免政策退場前的搶購潮,有望帶動年底前銷量回升。
豪華品牌銷量按年跌14%
報告指出,今年的數據顯示,在補貼驅動下,乘用車批發銷量按年增長13%,零售需求則受惠於積極的「以舊換新」措施,按年增長16.2%。中國品牌市佔率攀升至64.8%。大眾合資品牌出現早期復蘇[象,而豪華品牌在激烈的新能源車競爭與經銷商整合影響下,銷量按年下滑13.5%。儘管對俄羅斯的內燃機車(ICEV)出口大幅下滑,中國乘用車第二季出口仍按年升13.9%,其中新能源汽車出口升逾一倍,主要受墨西哥及其他新興市場需求激增帶動。純電動車(BEV)對歐盟出貨量持續下降,但插電式混合動力車(PHEV)出口激增,使中國車企在歐洲的市佔率於5月及6月創下歷史新高。
惠譽指出,美國的《大而美法案》對中國汽車出口構成的直接風險有限。不過,根據「受禁外國實體」(PFE)條款的新資格限制,可能自明年起抑制美國對中國儲能系統(ESS)電池的需求,並進一步加劇技術授權上的障礙。
報告提到,中國電池供應商正加快海外擴張步伐,並透過首次公開募股(IPO)獲得資金支持,例如寧德時代410億元的H股發行,以及億緯鋰能計劃到香港上市。憑藉強勁的訂單積壓及在成本效益電池技術上的領先優勢,中國企業在歐洲與東南亞依然具備良好增長潛力。